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邵明想

新疆兵团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目的是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研究首先聚焦于质量管理的策略,随后研究转向具体的质量控制技术,这些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综合运用,研究为房屋建筑工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质量保障框架,不仅增强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也为建筑行业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成为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本研究聚焦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分析管理措施和控制技术,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耐用且环境友好。此研究不仅对工程项目管理团队有实际指导意义,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1.1 严格的原材料控制和供应商管理

在建筑领域中,原材料的精确挑选与控制,以及供应商管理,构成了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此策略的核心在于严格挑选原材料、评估控制和供应商管理,以保障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项目所规定的质量和性能标准。事实上材料质量不佳是造成建筑施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若使用低质量的混凝土,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强度不满足标准,进而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可能性;不合规的钢材可能对建筑结构的耐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实施严格的原料质量管理,确保每批进货材料强度、耐久性和尺寸等指标均通过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175-2007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及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供应商管理中建立评价与挑选机制,只有那些在产品品质、交付时效和服务品质等多方面评审中达到标准的供应商,才能被确定为合格供方。执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机制,成功将原材料缺陷率降低约30%,从而增强了建设项目的施工品质,并有效提升了工程作业的效率。定期的供应商资格复审和表现评价,依据业绩变化实施灵活管理,以维持供应链的稳固性和保证供应链的可靠性,这是采用的高效手段。

1.2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

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的质量标准对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耐用性和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标准不仅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成品验收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且为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确立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评价依据。执行质量规范化对建筑工程,比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大幅度增加管理效率及监管质量,有力降低质量隐患。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依据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来确立质量标准,比如参照中国的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包括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等多个专业工程的质量验收指标和方法。在混凝土工程中,抗压强度的实现应严格遵照设计规格书所指定的级别,其误差限在±4MPa之内,目的是确保结构的承载力与稳固性不受影响[1]

1.3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整个施工期间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连续监控和管理,这涵盖了对施工细节的详尽监控、对问题的深度剖析以及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每一步施工都符合预设的质量标准及工程设计方案。此策略重点在于利用先进的IT技术和监控设备,如BIMCCTVGPS和传感器,实时搜集工地数据,并通过专业项目管理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和处理。BIM技术使得在建筑施工前就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先识别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设计图纸以及规划的一致性。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项目在施工速度上比传统施工方法速度快了20%,错误率下降了30%。采用无线感应技术监测混凝土浇注时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采集养护环境信息,优化养护过程,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品质。如图1所示。

 

1  房屋施工过程

1.4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收集、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识别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优化施工流程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在某一建筑工地上,工作人员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及时监控和分析材料不达标、施工错误或安全事故等工程问题,并将这些信息与过往项目的记录比较,找出频繁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采用持续改进策略建筑工程瑕疵减少延期时间缩短施工成本节约。在推进持续改进时,是对项目终了后的所有任务进行深入的总结与评价,这涵盖了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项目成效的评估,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的归纳。经过这些活动,组员们能够辨别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优化,并将其经验转移到未来的工程中。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先进技术的应用

科技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领域的一大批先进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显著减少了工程缺陷并快速推进了建设进程。通过BIM技术,实现项目施工前的高精度三维建模,使得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理念,并预先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项目预算的超支,还能将施工时间缩短约10%30%,从而显著提升工程的整体品质。无人机技术在工地现场的应用,执行了实时监控任务,以便监控工程进展,并快速发现瑕疵问题。无人机采集的高品质视频和图像资料,强化了项目管理中的视觉证据,使得施工计划能够及时调整,进而确保工程进度与预定计划保持一致。无人机充当监控职责,可降低大约20%的成本费用,进而提升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效能。3D打印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精确制造复杂的建筑构造和零件,有效缩减建设周期,同时降低材料损耗,增强建筑结构的总体强度和使用寿命[2]。如图2所示。

 

2  建筑信息模型(BIM

2.2 环境与气候适应性控制

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和极端气候条件对施工所提出的挑战,保证施工过程的顺畅进行,并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持续维护。鉴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建筑项目需要采纳适当策略以应对气温的极端变化、降水的不可靠性以及风暴的增加,这些均是由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需要实施如遮荫和喷雾等措施来减缓水分的流失,从而防止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幅度介于10%15%之间。为防止在雨量较大的地区或季节进行建设时出现积水和保护建筑材料不受潮湿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策略,并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执行雨水有效管理措施,减少水患导致的建筑物损害及大约20%的建设项目延期可能性。强风暴劲风建筑施工安全威胁,部署风速监测设备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应对恶劣天气。

2.3精细化施工工艺控制

对施工各阶段的精确控制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或超出预定的标准,并在细节上追求卓越。控制策略专注于施工全程每一步的精细操作,在减少瑕疵的发生,防止工程需要重修,增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度。精确施工工艺的管控,涵盖了准确的测量与定位,施工材料的准确配比,工艺参数的严密监管,以及高标准施工的执行。在混凝土工程中,高效的控制措施,确保了混凝土配料的精准度、水与水泥的理想比例,以及进行了充分的震动处理和细致的后期护理。调节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控制水灰比在0.40.6的范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并提升其耐久性。采用如高频振动器等现代振捣设备,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空隙,进而提升其密实度和均匀性。精细施工技术监管,聚焦砖块的精确排列和砂浆的均匀涂抹,确保墙体的平整与坚实。借助激光测量技术,工程师能够精确设定每一层砖石的位置,有效减少误差。应用精确定位方法,砖石建筑作业的尺寸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正负5毫米以内的精度限制防止了建筑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的发生[3]

2.4高效能的现场作业控制

精细化的工地管理与调度,实施改善措施确保各项作业流程能够高效且顺畅地进行。采纳前沿的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移动通讯技术和实时数据分析等,项目团队得以实时跟踪工程进度,快速应对现场变动合理分配资源,从而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运用项目管理软件有效地管理了施工计划和资源,提高了20%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大约5%的项目成本。建设任务借助软件手段进行动态分配,确保所需物料与设备按时分发,缩短等待时间防止工程进度延误。使用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便携即时通讯设备,项目现场与团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解决难题,有效减少误解的发生以及由沟通延缓引起的不利影响。借助先进的现场视频监控和无人机拍摄技术,项目管理者能够远距离监控施工现场,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并能迅速识别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结语: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综合施策。本研究提出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技术,为实现高质量建筑工程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将进一步优化,为建筑工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1]李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11):110-112.

[2]贾智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措施[J].中华建设,2022,(10):49-50.

[3]杨桐.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点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2,(10):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