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课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音乐教学情境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已经明确地看到核心素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它逐渐被推上了教育改革的舞台中心,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和难题。核心素养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个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育与音乐课堂相结合,使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天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平台,已经成为了教育者们所深深关注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学习和创新。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音乐知识,更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教授的是一部探索教育新理念的著作,其中对情境教学的策略探讨提供了深入的见解。该研究明确提出,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我们应当重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创造一个真实、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深入地学习,从而实现真正的知识吸收和技能掌握。而九年一贯制集团校一体化课程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它不再是单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融合。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学科的情境中,看到知识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全面的、跨学科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概念也被引入到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中。近年来,关于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创设出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情境。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可以将传统的民歌、乐器等元素融入到音乐课程中,使学生在体验和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应当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美术等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情境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此,后情境教学和九年一贯制集团校一体化课程为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它们都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学习。情境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层次学习。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无论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团队合作,这些核心素养都与音乐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二、核心概念解析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等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些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技能等基础素养,也包括社会情感、价值观等非学术性的素养。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是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则是指学生在面对音乐作品时,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除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也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和配合才能够完成作品。因此,团队合作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同时,这种合作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分析当前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情境感等。探讨如何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音乐。
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为音乐课创设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跨学科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情感表达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实现跨学科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来讲述历史故事,或者用音乐来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和掌握。通过评估学生对跨学科情境创设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了解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音乐素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分析情境化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如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探讨在情境中如何进行音乐教育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三、后情境教学设计课例与主题学习活动案例
(一)教学设计课例与分析
1.活动名称:民族音乐与文化探索之旅
2.活动目的:首先,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分工、协调和合作,以及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理解,从而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活动流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避免重复),每组指定一个组长,协调小组内部的工作分配。
4.研究与探索:学生在探索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时,首先应该深入研究他们所选择的民族的音乐特点。这包括理解该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结构,以及它们如何与该民族的传统和历史相结合。每种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色,这些特色往往与该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传统有关。除了音乐的基本特点,学生还需要了解该民族所使用的乐器。不同的乐器往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它们是音乐表达情感和故事的重要工具。通过了解乐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更进一步,学生应探索音乐与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关系。音乐往往在庆典、仪式、节日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与民族的文化、信仰和历史紧密相连。
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访问与所研究民族相关的当地社区或机构。亲自到现场进行采访、观察和交流,不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音乐和文化,还能够收集珍贵的音乐资料和 firsthand 的体验。这样的亲身体验将使他们的研究更为丰富和深入。
5.准备与分享: 每个小组需准备一个15-20分钟的展示,内容包括音乐演示、乐器展示、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来辅助展示;每次展示后,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供其他小组提问和互动;
6.评价与反思:每个小组需就其他小组的展示提供反馈和建议;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强调其音乐和文化的独特性。
7.预期效果:此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真实的音乐体验,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实践和分享,学生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主题学习活动案例
1.活动名称:音乐与情感之旅
2.活动目的: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仅仅追求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音乐教育,这一理念尤为重要。首先,训练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不仅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艺术家或音乐家,更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音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这些感受和体验。其次,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和声,它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学习如何创作音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爱。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积极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最后,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思考如何表达情感,还要思考这些情感的来源和自己与之的关系。这种反思和探索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
3.活动流程: 一是,情感选择与讨论。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 在小组内分享选择情感的原因,讨论该情感可能的音乐元素。二是,音乐创作准备。学生研究与所选情感相符合的音乐风格、乐器和旋律。收集或创作歌词,确保歌词与所选情感相匹配。三是,音乐创作
根据之前的准备,学生开始创作旋律、编曲,并尝试与歌词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提供建议和反馈。四是,成果展示与分享。每个学生或小组为其他同学演示自己的作品。演示后,讨论其创作过程、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4.反思与评价: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投身于音乐创作的独特世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故事。当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时,不仅仅是关于音符、旋律或歌词的选择,更多的是关于他们如何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对情感的深度挖掘和反思。有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喜悦的感受,有的则描绘了悲伤或思念的情境,每一段分享都成为了一个生动的音乐故事,体现了他们对情感的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倾听学生分享后,不仅对他们的音乐作品进行评价,还对他们情感的表达给予了反馈。他们指出了作品中的亮点,如某个旋律的巧妙、某段歌词的深入人心,这些都是学生情感深处的真实写照。同时,教师也关心地指出了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是技术上的指导,也包括如何更加深刻地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完整和有深度。这样的反馈不仅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更是对他们情感表达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
5.预期效果:此活动旨在通过音乐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情感认知。在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音乐才华,还可以加深对自己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结 语
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单纯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等,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创造力的重要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和体验音乐。同时,情境化的教学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音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历史、文学、美术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跨学科的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全面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同时,跨学科的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情境创设在音乐教育中的实际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在情境中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团队合作和自我认知等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和学生对情境创设的看法也是积极的,他们认为情境化的教学更有趣、更有意义。总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情境创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我们相信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石。
作者简介: 范昕昱,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
参考文献
[1] 兰丽慧. 巧设情境,构建小学音乐活力课堂[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辑).[出版者不详],2020:2.DOI:10.26914/c.cnkihy.2020.020265.
[2] 霍兴军.小学音乐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10-211.
[3] 张燕.浅谈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情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59.DOI:10.16728/j.cnki.kxdz.2016.05.051.
[4] 孙晓燕.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111.
[5] 陈寒.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学园,2023,16(21):57-59.
[6] 罗润菡. “音乐可视化”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7] 代可霏. 小学音乐课传统音乐教学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DOI:10.27328/d.cnki.gshsc.2023.000838.
[8] 邵小丽.让音乐意境融入学生的心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J].名师在线,2023(14):73-75.
[9] 张淑花.多维体验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31):132-134.
[10] 周艳红.浅析小学音乐课的情景导入[J].黑河教育,2021(09):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