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正文
1、引言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与可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电气系统的复杂性和智能化程度也日益增加,这对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一)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审查
施工图纸是电气安装的重要依据,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同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设计缺陷或与其他专业冲突的问题。
(二)严格把控电气设备与材料质量
对电气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是电气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对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产品,建立严格的采购体系,择优选购。对进场设备、材料进行了检验,对进场产品按规定检验了其质量合格证、抽样检测了不合格产品,杜绝了进场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
能否保证施工质量,建筑工人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做到流程心中有数,技术要求心中有数,电气安装质量达标情况心中有数。培训内容包括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的电气基础知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等。
3、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
3.1、施工人员管理
1.资质审核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电气施工资质和技能证书,如电工证等。
对从事特殊工种的劳动者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劳动者的业务能力符合施工要求。
2.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建筑施工人员参加包括电气安装最新工艺、流程、规范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实地实践锻炼,使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技能上有新的提高,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的作为。
3.安全教育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对安全隐患及电气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开展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增强建筑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3.2、施工质量控制
1.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采购电气材料和设备。
对进场的材料设备进行检验和验收,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性能等,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
2.施工工艺控制
详细制定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将技术交底给施工人员。
加强对接地系统建设、配电箱安装等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的建设监管,加大对接地系统、配电箱安装等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的监管力度。
3.质量检验
实行“三查”制度,即施工人员自检,班组互查,质检员专查。
暗箱工程先验收后暗箱作业,待下一道工序通过后方可开展暗箱作业。
4.质量问题处理
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制定整改措施,使整改真正落到实处。
跟踪复查整改情况,确保彻底解决质量问题。
4、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图纸会审。仔细审查电气施工图纸,确保设计符合规范、标准和项目需求。 检查电气系统与其他专业(如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之间的协调与衔接。
2.材料和设备质量 。严格把控电气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产品。 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性能、规格、型号等,确保质量合格。
3.预埋和预留工。作电气孔洞、线槽、套筒等应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准确预留,位置大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预埋的电线管、接线盒等固定牢固,无堵塞、变形等问题。
4.布线工程 。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规范,弯曲半径、固定间距、标识等应符合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回路的电线应分开敷设,避免相互干扰。
5.配电箱和配电柜安装。安装位置应正确,便于操作和维护。 箱内布线整齐、有序,接线牢固,接地可靠。
6.照明系统 。灯具的选型和安装位置应符合照明设计要求,保证照明效果和舒适度。 照明回路的布线和控制应合理,开关位置便于操作。
7.插座和开关安装。插座和开关的高度、位置应符合规范和使用需求。 接线正确,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
8.接地与防雷系统。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极的埋设深度和间距应符合规范。 防雷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标准,引下线、避雷带等连接可靠。
9.电气设备安装 。各类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开关柜等)的安装应牢固、水平、垂直。设备的接线应正确,绝缘良好,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10.施工过程检验 -实行“三检”制度,即施工人员自检、班组互检和质检员专检。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旁站监理和验收。
11.系统调试和测试电气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包括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通电试运行等。对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成品保护。加强对已完成电气安装工程的成品保护,防止在后续施工中受到损坏。
13.施工人员素质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电气施工资质和技能,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14.施工环境管理。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等因素,避免对电气设备和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5.质量文件管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检验报告、验收资料等文件的整理和归档,确保质量可追溯。
5、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5.1、电气线路敷设问题
1.电线管敷设不符合规范
问题表现:电线管弯曲半径过小,出现扁、凹、裂现象,管口未做防护处理,电线管与线槽连接不紧密等。
解决办法:对线管的弯曲半径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避免线管有扁、凹、裂的现象发生。管口要做好防护处理,不能有杂物进入。专用连接件应用于导线管道与线槽连接时,并保证有紧密的连接。
2.电线电缆敷设混乱
问题表现:电线电缆敷设无序,交叉重叠,标识不清,预留长度不足等。
解决方法:合理的敷设方案,应该在敷设之前就制定好方案,采用顺序敷设的方式,切忌采用交叉、重叠的方式进行敷设,这样才能合理的敷设,明确标识电线电缆,注明型号,规格,起始点,终点等信息。预留足够的长度,以满足后续接线和维护的需要。
3.接线端子连接不牢固
问题表现:接线端子松动,接触不良,从而引起电阻增大,发热,甚至发生火灾等现象。
解决措施:选用合适的接线端子,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接线时要将导线插到底,螺丝钉要用螺丝刀拧紧才能确保接线牢固可靠。
5.2、接地与防雷系统问题
1.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要求
问题表现:设计及规范要求达不到的接地电阻值过大,使接地效果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通过降阻剂等方法增加接地极数或降低接地电阻值。对对接地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电阻值始终与法规保持一致。
2.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问题表现:避雷带焊接不牢固,支架间距不均匀,引下线连接不规范等。
解决方法:加强避雷带上的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牢固,不会出现虚焊的情况。调整支架间距,使其均匀一致。下线要有可靠的衔接和防锈处理。
5.3、电气系统调试与测试问题
1.电气设备调试不全面
问题表现:只对部分重要设备或功能进行调试而忽视了部分电气设备的操作,从而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解决措施:制定详细的调试计划,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包括空载试运行、负载试运行、功能测试等。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数据和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数。
2.绝缘电阻测试不准确
问题表现: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不正确、试验仪器不精确,造成试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解决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绝缘电阻测试,选择精度符合要求的测试仪器,并在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准。考试时应确保考试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考试结果。
3.系统综合测试不严格
问题表现:对电气系统的综合性能测试不严格,如电压稳定性、电流平衡性、功率因数等参数未达到设计要求。
解决措施:加强系统综合测试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测试。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整改,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6、结论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通过精心策划施工准备阶段,严格管理施工过程,有效控制质量控制点,切实提高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物正常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帮助,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葛亮捷《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的分析与控制》
[2]江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3]池春养《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