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检测的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纺织品;检测;质量
正文
1纺织品检测与评价
纺织品检测技术从最初的人工观测评估逐渐发展到自动化设备仪器的检测,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佐证,也是纺织品行业进步的表现。随着纺织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需要持续提高纺织品检测技术水平,使纺织品安全可靠,造福人类社会。
在多种纺织品常见有害物的检测中,甲醛检测常用水萃取法、释放甲醛法(蒸汽吸收法)及液相色谱检测法;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分光光度检测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检测法;禁用偶氮燃料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等;防水性能的检测方法有沾水法和静水压法;纺织品面料的物理性能测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完成,再通过目测或仪器测量得出结论。织物质量自动化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光谱和模型3类,促进了纺织行业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同时为纺织业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针对纺织品检测评价方法,定性检测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测试快速、结果直观,适用于溶出型抗菌纺织品的测试。定性检测方法相对粗放,只能初步判断测试样品有无抗菌性能。国内外不同定性检测方法在试样制备、洗涤方式、菌种以及培养基的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同时测试结果容易受到空白对照样、织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评价结果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略差。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和振荡法,分别代表了抗菌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吸收法适用于溶出型抗菌织物或吸水性较好且洗涤次数较少的非溶出型抗菌织物;振荡法适用于羽绒、纤维、纱线、织物以及特殊形状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尤其适用于非溶出型抗菌纺织产品,改善了吸收法要求样品吸水性强的缺点,测试操作更加便捷。
2影响纺织品检测的因素
2.1检测环境
纺织品检测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应对检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在纺织品检测前,必须严格布置该批次检测环境,得出相关检测结果后,再合理设置环境内部相关参数,避免因检测环境因素影响质量检测工作。
2.2操作流程
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按照操作流程和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进行纺织品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操作流程,根据本批次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流程,并按照相关规范对纺织品取样、检测、记录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检测过程中不会遗漏任何环节,避免出现操作不合格的现象,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操作人员
通过对大量纺织品检测实例的分析,发现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正式上岗前,检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具有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检测人员能够有效地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
2.4检测仪器
纺织品检测仪器的精准度直接影响纺织品检测的准确性,而相关检测仪器的精准度往往取决于检测仪器的质量及其相关参数。目前,很多检测仪器的质量及相关参数设置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或者在检测过程中没有做好养护工作,导致检测仪器的精准度存在较大问题,影响了检测结果。因此,相关单位应聘请专业人员对检测仪器进行鉴定,经权威机构鉴定合格,出具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纺织品检测,并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以保证检测仪器在纺织品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在纺织品检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查,并校验相关参数,以避免因检测仪器本身存在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3纺织品检测质量控制分析
3.1优化制度保障,明确责任主体
将检验与监管相结合,对产品质量进行系统控制,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坚持系统与程序控制的原则,使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更加符合上级检测监管要求。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制度建设应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认真考虑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强制性制度。以发挥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更大约束力作用。另外通过对企业安全监管制度的抽查,发现企业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从而提高企业信用违约的成本。
3.2优化完善纺织品检测监管标准体系
标准滞后是我国纺织品在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的规范性内容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覆盖面不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不够、缺乏项目评估,以及同一标准的高度重复,上游和下游标准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管理层要规范和完善纺织服装行业的标准体系,梳理现行标准,采纳国外标准的有益成分,建立符合环境要求和市场要求的标准体系。在国际销售与贸易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据统计,近几年我国产品的检测率不到60%,也就是说,我国生态产品检测率仍然不高。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首先提高检测水平;其次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再其次是提高质量,有能力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最后必须扩大检测范围,避免与劣质产品混淆。
3.3纺织品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及检测结果的量值准确性,应在设备使用周期内定期实施检定/校准,对设备需校准的参数经检定/校准,确认其满足检测要求后方可使用。配置标准溶液使用的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等也需定期校准。实验室应根据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情况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应重点关注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或性能不稳定的设备。
3.4纺织品检测环境条件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环境条件要求的根据有:检测方法的要求;检测设备的要求;检测样品的要求;健康环保的要求。实验室还要对影响检测的环境条件进行定期核查和评价,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是否调整到规定要求;监控设施是否正常使用;环境监控是否及时记录。实验室恒温恒湿室应制定恒温恒湿室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校准和核查,确保室内各区域温湿度满足要求。
3.5提高纺织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测人员在纺织品质量检测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个检测工作的主体和核心,直接关系到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丰富纺织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切实提升纺织品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在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养的同时,提高纺织品质量检测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纺织品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检测质量的有效控制。企业也应重视这一问题,联系实际状况组织整体规划工作,有针对性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先进检测技术工艺的引入和运用,提升纺织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胜臻,张铃娟,张鹏.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分析比对研究[J].印染助剂,2022,39(06):5-10.
[2]陈静.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J].中国纤检,2022,(06):52-53.
[3]郝鸿凯.纺织品检测发展分析[J].纺织报告,2022,41(03):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