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新京

​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 山东威海 264300

摘要

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也有对学科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科知识讲解,还需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变以往局限于地理理论知识讲解的现状,尽可能凸显出课程实用性,以此来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有助于其核心素养发展的地理教学课堂。鉴于此,本文也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有效应对高中地理教学新要求。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正文


引言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环境下,现代社会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领域更是要改变以往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现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情况。相较于其它学科而言,地理作为高中阶段重要课程,具有内容繁杂、实践性及理论性较强等特点,而且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若教师还是采用以往滞后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自然无法满足当下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身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从核心素养视域出发做好地理教学创新,这样才能真正与时俱进优化地理教学、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念为核心素养要素之一,也是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对于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明显,人地关系也成为当下地理学研究重要内容[1]。为此,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而要想落实这一任务,教师自然不能单方面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地理理论知识,反而可以借助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借由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这样就能有效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有效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将人地协调观念根植于学生内心。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立足人地协调关系来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当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这些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存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有效抑制自然资源逐渐枯竭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分析、思考中对人地关系形成深刻认识,在激发学生新课学习探究欲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强化学生人地观念,从而真正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有效促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珍惜生活资源的正确认识。

二、 引导学生系统分析,助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

    高中地理教师在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时,综合思维同样也是较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要素,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创新中加强关注,毕竟综合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地理,对于学生系统化、全面化分析及解决问题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新课改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只是片面地位学生讲述教材上的某一知识点,反而可以发挥出教师引导组织作用,引导学生从整体、系统化视角对地理知识展开系统化分析,这不仅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为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优化时,教师要改变以往零碎化、分散化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系统教学活动来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有助于其综合性思维发展的地理教学课堂,这样自然能够更好地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城市与城市化”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城市聚落发展区域的选择时,即可改变以往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即可要求学生对当地区域情况展开系统化分析,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及生活体验来选择恰当的城市聚落发展区域展开综合性分析及讨论,这样就能在深化学生新课知识认识的同时,助推学生综合性思维发展[2]

三、 灵活借助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一) 注重地图分析

    区域认知能力同样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其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学生对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及思考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认识的有效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加大对学生区域内地理信息搜集、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践期间加大对地图工具的应用,让学生在地图分析中逐渐对地理区域形成深刻认识,从而真正落实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目标。以“青藏地区”为例,在讲解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展示出这一青藏地区的地形图,然后在为学生提供地图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在地图观察、分析过程中对这一地区具体位置形成良好把握,之后再让学生基于地图观察、分析来对这一区域气候特点、地形、位置等内容形成良好把握,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过程中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 引入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想借助多样化教学活动助力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提升,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案例,即在课堂上结合地理教学知识合理挑选案例,然后再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及讨论中对地理知识形成有效认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以“地貌”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长江”作为案例来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即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长江流域地貌类型、形成原因、分布情况展开合作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在真实案例分析及讨论中对其形成深刻认识,从而真正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3]

四、 借助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较于其它核心素养而言,这一核心素养大多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地理相关的考察活动、调查活动及实验活动中,对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对教学展开优化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局限于教材、课堂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操作活动亦或者是一些地理考察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地理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自然环境,在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有效促使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得以落实。以“区域练习与区域协调发展”为例,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即可从当地出发来为学生设计一个区域考察活动,以全新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查阅当地区域气候、岩石样本、湿度变化、商业区发展等多项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后拓展实践活动中深入把握这一节课知识要点,有效将学生置入到自然环境中自主建构地理知识,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以此来进一步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及提升,从而切实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最大程度保障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4]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新要求,也是助力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以此为导向来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革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灵活借助多种方式来助力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永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国的能源安全”的教学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1):34-37.

[2]龚桂冬.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3,(34):57-59.

[3]沈燕娜.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高考,2022,(22):52-54.

[4]高克琴.育人先立德,树人德为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54-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