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村庄振兴;城郊融合;村庄规划;规划策略
正文
前言
村庄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党与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村庄稳定兴盛,农业高产兴旺,农民富裕安康始终是党与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为促进村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习总书记提出村庄振兴战略。城郊融合型村庄,作为协调与承接城市与村庄关系的区域,则成为村庄振兴的重点。下文结合实际,阐述城郊融合型村庄的概念和规划存在的问题。
1 城郊融合型村庄理论概念
城郊指的是城市的郊区或靠近城市的区域,是城市功能和村庄功能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前沿地区,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十分活跃的地区。城郊融合型村庄位于城市与边远农村之间,有着过渡、依托、带动作用[1]。村庄经济水平高于边远农村,基础设施好于传统农村,所受城市影响大于边远农村,但在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仍保留农村自身的传统与特色[2]。
2城郊融合类村庄存在问题
2.1缺乏立足城乡关系的宏观性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与村庄发展分化严重,主要由于对两者的规划各自独立,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3]。在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缺乏类似于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宏观角度战略性研究。而且其指导作用仅限于村庄范畴,缺乏城郊融合内容,针对城郊融合村庄的发展和建设指导性不足。
2.2村庄产业受到城市的影响渗透
产业是城郊融合类村庄的支撑,是实现城郊融合类村庄经济繁荣的根本。我国村庄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资源或优美的环境,城郊融合类村庄本应凭借这些特色资源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但大部分临近城市的村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低廉的租金,反而发展成为了相邻城市产业的后工厂和后仓房:此等衍生产业与村庄的农业基础不符,无法真正带动村庄发展,并且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产业融合不足、产销不匹配等问题,导致村庄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庄旅游发展基础良好,势头强劲,但多以单纯的传统农家乐、采摘等为主,受疫情及季节性影响较大,缺乏长久的发展能力。村庄产业需要从自身出发,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讲好村庄故事、推进文旅结合、三产融合等亟待加强。
2.3景观风貌丧失内涵
目前城郊融合类村庄的景观风貌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村庄面貌城市化,以城市思维建设村庄,村庄建设讲究整齐划一,横平竖直的道路和大绿地大广场,甚至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古老建筑、古树等统一推倒摧毁,用来建设军营式布局的小洋楼。这种发展策略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丧失了村庄内涵和核心吸引力。在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过程中忽视对这类珍贵资源的保护,不仅使当地失去了独有的特色,也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同时还对当地日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二种则是村庄面貌混乱无序,村庄单纯作为城市的暂住地和跳板:城市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而郊区村庄因便捷的交通、廉价的房租成为农民工居住的第一选择。但这同时也成为了治安薄弱、治理混乱的盲区,造成村庄的景观风貌混乱无序。并且由于城镇化的带动,村庄产业非农化现象逐渐凸显,村民对传统农业种植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出现了很多耕地落荒,闲置,无人耕种的困境。
3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
3.1凸显城乡融合理念的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演变的高级状态,表现为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共生与协调共荣,表现为城乡的异质等值[4]。建议以市或县区为单位,针对受到城市化影响的村庄,在宏观层面编制凸显城郊融合理念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需要在原局限于村庄范围的基础上,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紧密结合,实现整体布局,共同发展。充分调查并整合城市与村庄的产业、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发展要素,兼顾与城市接轨和保留村庄特色的符合发展模式,形成以城带乡、城郊融合、互动共赢的良好格局。
3.2促进城郊资源优化整合
①城郊要素的深入融合。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空间局部及人文环境等均有密切关系。在村庄规划中,就必须统筹规划上述对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各项要素,通过规划村庄,调整村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为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好地条件。在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过程中,不但要对村庄现状资源做深入、详细地调查,仔细梳理村庄现有的工业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也要甄别临近城市的经济情况、主导产业,科学选择承接城市功能并能够发挥村庄特色的产业类型。在做好产业选型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产业发展模式的设计与评估[5]。
②城乡空间关系的完善优化。村庄发展是以土地为基础,所以产业布局的最后就是用地布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用地布局规划,要保证产业用地需求能得到满足,还要协调与平衡产业、环境、居住之间的关系,要为农民创造一个便捷、美好的生活生产条件在城郊融合村庄中,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的占比与传统村庄略有不同,应当根据村庄发展方向,适时调整用地规模,为未来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严格制订工业准入类型,保障村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
③以人为本处理城乡关系。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进行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时,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让居民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生活。此类村庄一般流动人口占比较高,应当同时考虑到村庄自身需求以及流动人口的需求,在提升村庄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设施完善、建筑质量、交通便利的村庄生活环境。
3.3推动城郊产业融合发展
村庄与城市的产业融合和承接城市功能是城郊型村庄的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遴选村庄产业类型,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并承接城市的旅游服务需求,注入乡村发展活力,富民兴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①规划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承接城市功能,打造优质健康食品供应链条: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利用农业种植基础和生物肥料资源优势,为城市提供优质、安全的有机农产品。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收入,同时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存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有序进阶发展,引进科技手段,采用二维码追溯技术实现全部高端农产品一站式溯源。响应城市需求,打造近郊养生养老基地,将种植品种和销售迎合当前市场,农业与养生产业结合发展,另外可发展生态度假、健康养老、温泉疗养、户外运动、森林浴场等新业态。
②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耕文化与体验型旅游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农田景观、主题住宿、主题餐饮、农耕体验、农学知识、农产品、特色工艺品等一系列内容展示,将带有农耕文化的原色、建筑、产品、思想等聚合呈现,强化体验式消费场景下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并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闲置农房租赁模式。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出,目前“共享农房”经济已经为乡村振兴新模式,可将村庄内的闲置房屋打造为短租民宿和长租住宅,实现闲置资源整合利用的目的。
3.4营造特色化的村庄景观风貌
①体现村庄的乡土特色。在开展城郊融合类村庄景观规划时,要先详细评价、客观认识村庄的特色、价值及现状,明确改造需求,确定改造方向,以确保最终的以及整体的改造效果良好。如在对村庄中心与边缘进行改造扩展时,都需要明确,村庄改造不是对传统村庄的完全延续,也不是对城市社区的粗劣模仿,村庄的改造更新要立足当下,立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需求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合理整合各项资源,使村庄既有历史遗韵,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又有先进的功能,使村庄景观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
②注重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村庄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改造更新,这样村庄才能持续为人们提供服务。但村庄的改造更新不能与历史完全割裂,要保证其在历史上的延续性。因此,在村庄景观格局的塑造上应该遵循以下条件:村庄的更新与发展充分考虑与地方条件及历史环境的结合;村庄内部更新与外部更新保持协调一致。在古老的、传统的村庄中融入现代元素,给历史建筑以时代特征,同时对传统村庄的功能进行创新丰富,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与需求。在街道交叉口、村庄入口等重点地段突出景观特征。在村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手法,使村庄更加生态环保。
③构建差异化的空间环境。有别于城市的喧嚣,村庄环境相对宁静,个体建筑的建筑体量相对较小,但是公共空间一般较为宽敞,村民的生活重心主要集中于室外的开敞空间中,因此村庄的空间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村庄景观的构建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复制和对原有空间的复原,应该在进一步凝练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平衡“新”与“旧”的空间和环境关系,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乡土特征融入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塑造出能够体现出乡村聚落特征的,具有空间情感、文化内涵、空间格局、乡土乡风的景观。
3.5提升城乡设施均等化水平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基于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地理位置,城市及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会同时服务于双方居民,这是不受行政边界限制的必然现象,因此建议在城市设施规划中考虑要考虑城郊村的需求,在村庄规划中也要将大量外来人口纳入服务范畴,综合分析设施的布局、配置和规模,促使城市与城郊村庄共建共享共融。
3.6健全管理政策保障机制
村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期配套是基础,后续维护是关键,政府投入是牵动,自身发展是核心。因此一方面要建立提升村庄核心竞争力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资金吸引和投放的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借鉴发达地区或先行先试地区的经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最后要建立资金投放,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和运营。
结语
综上所述,村庄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要以现实为依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融入城郊融合发展理念,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指导景观风貌建设,不断调整与优化村庄聚落形态,在规划创新的同时也做好历史传承与乡土文化延续,保障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科.沈阳市近郊区城郊融合型村庄划定方法与规划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1.
[2] 郭柳.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型村庄融合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20.
[3]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
[4] 周国华,吴国华,刘彬,唐承丽,戴柳燕,陈征.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2021,41(10)
[5] 吕文艳.村庄振兴背景下宜昌市村庄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