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措施
正文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学习重要阶段,也是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关键阶段。教育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有提到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育方向,即要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其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良好保障。可是,究竟要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呢?对于此,笔者也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 革新教育理念,重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自然要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日常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优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1]。首先,教师应当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以鼓励来替代严厉的责骂,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长时间下去学生自然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知识时,则可以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针对性讲解,这能更好地助推学生知识消化及理解,然后再基于此来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这样才能提升培养效果。最后,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声,基于学生实际需求来对其进行学习习惯培养,这样学生自然能够有序坚持,从而真正有效助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二、 借助多种方法,助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一) 制定行为规范
小学生年龄尚小,自我约束力不足,而良好的行为规范则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此,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调研小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规律,然后再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来为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借由此来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供规范,以完善的规范及标准来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为其制定出合理的学习坚持性习惯、计划性习惯、一般性学习习惯等,像是课堂笔记、专心听讲、课后复习、学习反思等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在行为规范引领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落实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2]。
(二) 习惯强化法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习惯强化法来对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行巩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反而是一个漫长、持续性的养成过程,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其展开重复训练及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将其内化成为学生正确的认知习惯,有效落实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目的。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习惯强化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其主张针对学生正确学习习惯进行强化,让学生在强化过程中根植于心,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例如,教师在发现学生有自主预习这一习惯时,即可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及鼓励,借由这一方式来对学生这一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强化,同时为学生及时介绍自主预习习惯的优势及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在强化训练中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 榜样激励法
在一个集体中榜样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榜样对于其他个体行为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尚小,行为独立性及自觉性较差,处在一个善于模仿、可塑性及依赖性较强的年龄段,而榜样的直观、形象性则能在无形中激励学生学习。为此,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还可以加大对榜样激励法的应用,通过在班集体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模仿,这样学生就能在榜样激励下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落实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即可对那些专心听讲、用心记笔记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榜样熏陶及影响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情境熏陶法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培养时,为了能够有效减轻学习习惯培养枯燥感,切实提升培养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加大对情境熏陶法的培养,让学生在良好学习情境中受到暗示、熏陶及感染,这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自然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从而真正落实培养目的[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培养,而相较于其它培养方式,情境熏陶法则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陶冶及熏陶下无形中受到影响,从而真正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例如,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用心听课这一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即可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游戏,即两只手分别拿着一支笔,然后再要求学生左手画圆、右手画长方形,借由这一情境游戏来让学生明白“一心不能二用”这一道理,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意识到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要专心,从而真正落实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的。
三、 注重家校共育,助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不能只是依赖于学校、教师,家庭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还需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能够从学校拓展延伸到家庭,这样就能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培养,切实提升培养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双方的有效沟通来制定出更为合理、恰当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案,以此来提升培养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或者是为学生家长讲述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然后再针对学生错误习惯商讨解决方案,以及要如何在家中配合教师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这样自然能够有效助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出良好家庭学习氛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就能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中加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学习,这样就能无形中引导孩子养成课后阅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4]。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及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重要阶段,教师若能加强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就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形成,从而切实提升育人效果。考考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学生、家庭一同努力,教师可以树立起长期培养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借助多种手段来有效助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乙刁.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J].智力,2024,(04):9-12.
[2]魏晋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思考[J].智力,2022,(33):20-23.
[3]齐海英.好习惯,助推学习成长——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科幻画报,2021,(04):189-190.
[4]丁亚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