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正文
引言
作业是教学巩固及补充,通常是为了能够完成某方面的学习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口头、书面、实践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分成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这两大类。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也受到了不少的关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数学作业,其设计有效性均会对数学教学整体情况造成影响。为此,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也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思考要点,更是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原则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要想提高,教师自然不能盲目展开设计,反而需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要求展开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确保数学作业价值得以发挥[1]。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笔者认为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尽可能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为学生设计出探究性、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作业实践中,并且在主动思考及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以此来切实强化学生作业收获。第二,针对性原则。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还需在作业设计期间坚持针对性原则,即要围绕着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精心设计极具代表性的作业,同时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针对性作业引领下有所提升及进步。
二、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一) 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
作业内容新颖、趣味与否会直接对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积极性造成影响,初中生还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十分乏味,学生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作业实践中。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兴趣诉求来设计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作业,这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入数学学习、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就能真正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2]。以“分式方程”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期间即可衔接学生生活来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假设小明家位于图书馆和超市中间,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为1km、超市之间的距离为2km,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之后再去图书馆,耗费的时间比走路要少20min,已知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走路的2.5倍,购买生活用品则耗费了10min,请求出小明走路的速度……”这样学生就能在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数学作业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化学生对于分式方程知识要点的把握。
(二) 设计层次化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作业需求
即使是一个班级、一个教师教学,学生个体之间还是会存在不小的差异,不同学生个体对于数学公式、数学的敏感度、数学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这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掌握的数学知识也会有所差异。这个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自然需要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以往一刀切的作业形式,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作业需求,以此来更好地助力于每一位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有所获得及提升。为此,新课标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师还需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来应对学生不同作业需求,这样就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之前可以先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然后再结合学生能力、数学水平差异进行合理分层,此后再设计分层作业,即数学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点把握;学习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则可以为其设计一些乘方变形题作为数学作业,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逐渐得到提升,从而切实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3]。
(三) 设计开放性作业,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局限于固有的数学教材以及配套的辅导资料,反而更加提倡开放性教学空间构建,这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还能助力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还需以新课标为导向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这不仅能够创新数学作业形式,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作业时间中发展自身核心素养。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纤维学生设计一些常规化的数学作业,如:x²-xy,x²+xy,x²-y²,x²+y²,上面这些分解因式哪些可以借助公式法来解答?假设a+b的值为4,那么a²+2ab+b²的值是什么?因式分解(x-1)²-9结果是什么?在学生常规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基于此来进行开放性创新设计,通过变式、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开放性数学作业实践中发展自身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四) 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大多侧重于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即在作业设计期间为学生挑选几道极具代表性的题目,翻来覆去让学生进行解答。这一种作业形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熟悉度,可是却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是浮于表面。为此,新课标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师在作业设计期间即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这不仅能够创新数学作业形式,还能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及印象的同时,有效助力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4]。以“利率”为例,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即可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即要求学生在课后前往银行调查利率相关问题,然后再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设计出最优的储蓄方案,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性作业中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确保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也受到了不少关注,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展开重新审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对数学作业设计内容、形式展开全新设计,同时还需要凸显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及实践性,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在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将作业功效有效发挥出来,从而真正助力于学生成长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坚.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71-73.
[2]陈伟.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80-82.
[3]蒋波.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深思[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7):72-74.
[4]王晓晓.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及要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