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正文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工程由基槽、底板和地下室组成,全面扩建场地施工,应合理设置施工场地道路,以方便材料运输。地下室完工后,搅拌砂浆和存放区域可合理布置在施工附近,位置应尽量靠近现场,便于物料的装卸。在整理阶段,场地占用由砂、石、水泥等材料组成。为了配合外部施工,保留沙石等材料的存放空间。由于工程占地面积大,大规模土方后形成大坑,地基施工应充分考虑排水。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也对后续的稳定性造成限制。因此,有必要进行集中分析。基于分析地基条件,通过信息整合,借助注浆、回填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水平。对于承载力不足、流动性大的砂基,采用密封浇注机构,以保持地基加固的完整性,提高填充效果。在注浆过程中,保证测量和定位的效率,确认夯实点的位置,以便在注浆前预压和振捣作业。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从而消除强夯产生的压力。在分段施工时,应由边向中间夯实,用挖掘机整平场地,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有效性。此外,注浆方法的控制点必须仔细分析,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未加筋土层必须在1m后用加筋土层作支撑。
1.2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长,需要更加重视深基坑支护的使用。然而,技术极其复杂,涉及多项技术的使用。要严格把控施工环节的关键点,确保支护的最佳施工质量。应用工艺包括支护结构技术,如钢板桩支护、护坡桩支护、土钉支护技术、混凝土支护技术等。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应用优势。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施工工艺,保证基坑支护的稳定,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基础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控制关键环节,如合理控制土方工程、地下水影响、监测加固等,确保土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此外,深基坑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是一项重要技术类型和管理机制,要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深基坑治理的效果,就应该对结构和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土木工程中深基坑的较大,开挖中会造成周围土体松动坍塌的危险,在实际控制和维护的安装运行中,应做好操作措施。基础结构的维护需要保证基坑的安全,须按照标准的步骤完善支撑操作措施。对地下水层进行处理,防止出现回流问题,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对于大型工程,多台设备同时运行,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机械设备的距离应大于10m,以减少影响,保持具体施工过程的完整性。提供承重结构的承重认证,以确保充分发挥设计优势,提高控制效果。技术人员可以将预制桩埋入,以保证支护按规范流程有序实施。技术人员还必须在施工中动态管理土壤的变化,关注相关参数的变化,制定具体问题的具体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支撑结构应支撑对称结构,中心点应为轴向结构。
1.3钢筋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钢筋加固是保证结构稳定的手段。使用钢筋进行现场的施工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按照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工作,提高钢结构质量。施工前,认真检查相关材料的种类、等级,确保符合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施工时必须按要求检查钢筋的弯曲、位置和锚固长度。切割钢筋时,严格按规格计算。要求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加固,确保整体的稳定性。连接梁筋时,应按要求放置主筋,间距不小于25mm,以便浇注混凝土。
1.4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搭建模板时,要充分了解搭建模板的技术类型。模板安装前要做好准备,模板的质量、模板几何形状和特性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模板安装要根据建筑工程要求,遵循先内后外。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安装质量,确保安装轴线和尺寸准确,连接处必须平整紧密,确保模板整体稳定。混凝土必须达到强度,模板才能拆除。梁底和板底应合理安装龙门架,调整好起吊位置。按标准检查柱和楼板的高度。拆卸模板时应分层拆卸。对于支架和剪式扎带,应同时安装和拆除。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主要管理措施
2.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重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其中,应尤其注重人员管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实施者,在施工作业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和施工图进行作业,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强化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并且能够合理运用各项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求施工人员还具备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确保施工各环节能够达到质量标准,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另外,在施工人员的管理过程中,还可根据人员特点为其分配相适宜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速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作业,展现出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优势。
2.2注重现场材料把关
建筑工程施工离不开材料设备的应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管理,控制材料的实际质量,避免工程质量受材料影响无法达到验收标准。通过制定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保障工程的正常进行,提高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还能强化材料检验效果,避免由于材料管理问题导致工程成本和施工效率受到不良影响。施工单位应当充分注重采购以及存放等相关工作,加强材料管理力度。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了解材料的规格,查看其质量合格证等,严格把关供货渠道,确保材料提供的稳定性,防止出现供货渠道断裂情况。在材料储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材料腐蚀等现象,由此存放时,应选择相适宜的场所,保证材料质量。工作人员还需做好相关记录,避免因材料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对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在运行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促使施工作业的顺利完成。
2.3加快建设施工监督体系
工程建设工期长,所涉及的建设内容多,为保证建设质量,在质量监督中要注意对施工细节的把控。为更好地认识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建立施工安全监控机制,确保监督与工程相结合。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了现场的规范化施工,减少对安全的威胁。在工程建设中,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3总结
总之,建筑工程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现场施工管理对策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保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地基处理、防水技术、混凝和土钢筋施工技术、模板施工,并描述了项目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现场材料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善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及探讨[J].砖瓦,2021(10):157-158.
[2]张田庆,庞拓,郭瑞兴,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8):107-108.
[3] 许青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J]. 居舍,2021(20):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