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正文
引言
施工过程中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控制措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充分受益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 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关概述
当今建筑项目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预制建筑技术。它允许预制工厂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建筑物所需的部分或全部构件。这些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被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专业的组装方式进行组装。这种施工方式,大部分材料是在工厂预制的;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在施工现场确定预制构件以及现浇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的安装位置。装配式建筑技术日益成为大型建筑项目的重要选择。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2.1缩短工程工期
正确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程工期。通过早期规划和工厂预制,可以为施工现场分配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方便后续的组装工作。此外,预制构件的组装过程需要精确地计算和规划,以确保其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2减少资源浪费
减少资源浪费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社会对建筑行业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是工厂预制的,材料利用率更高,浪费更少。此外,由于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可以大量使用可再生和回收材料,进一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3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一般重量轻、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由于预制构件通常较轻,因此可以降低地基要求,从而降低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个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内同时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现状
3.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工艺要求较高
与传统的现场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制造、施工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协调性。如果生产工艺不规范或者质量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出现尺寸偏差、强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材料的要求较高
由于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预制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非常重要。质量差的材料或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检查会严重影响房屋的整体安全。此外,由于预制建筑需要大量的材料处理和部件组装,因此也可能发生材料损坏或疲劳问题,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
3.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设计与规划阶段的需求较高
装配式建筑的规划、设计、测量、组装、运输等需要对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其中包括如果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将会在后续施工中造成一系列问题。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组织协调不够,会造成施工进度延误和质量问题。
3.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多地依赖工人的技能和经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人必须熟练掌握构件的组装和连接技术。如果工人技能不合格,可能会出现安装不稳定、连接松动等问题,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员工需要配备更全面的技能和知识,承担更多的责任。
4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
4.1预制梁和柱的生产制造
考虑到预制构件的生产要求,我们发现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预制设备的运行也受到各种管理问题的制约。当预制构件用于建筑行业时,必须首先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模具并将其放置在项目所需的适当位置,然后必须清除废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适当的紧固方法连接模板和连接臂,必要时使用重型钢支撑,以确保构件坚固可靠,防止吊装过程中损坏。同时,施工场地需要保持水平。工作完成后,工人应检查管道是否堵塞,清理模具并安装侧模板,并继续监督预制梁的生产过程。
4.2预制的叠合板施工
吊装预制复合板时,应利用附带的吊梁缓慢移动,以保证复合板吊装顺利。起吊时,复合板与工作地面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停车检查复合板方位,调整至正确姿势后再安装,以免发生事故。底部应设有临时支撑,保证安装时支撑牢固可靠。同时,在下次吊装作业前必须完成钢筋混凝土板的施工,并浇筑所需量的混凝土。
4.3预制构件吊装
为了保证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在预制构件的安装过程中,设计必须清晰明确,结构设计必须合理高效,施工过程中的分工必须明确避免混乱。施工人员必须明确职责,认真执行工长的工作计划,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作业。同时减少构件拆装次数,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必须及时向施工经理报告,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只有明确角色、落实责任,才能确保建设顺利进行,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4预制地墙板施工
为了避免更换不同材质缆索两侧锚点的繁琐工作,可在梁的一侧安装两个锚点,另一侧放置一个吊点,并按程序标准安装。吊装前,必须将宽度和长度各为500毫米的多层板钉在墙体下外表面,以保证吊装过程中墙体的稳定性。吊装过程必须缓慢而均匀,确保砌体边缘牢固、面板平整。吊装墙板时,应根据预制墙板吊装手柄的实际位置合理选择吊装梁模块和吊装点,以保证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5应用PC构件
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常常堆积大量建筑材料。长期堆积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预制构件技术的应用,使构件可拆卸,减少建筑材料堆积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同时,这也符合新时代企业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4.6注意BIM技术的使用
随着物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信息建模技术(如BIM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行业。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建模技术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施工质量,特别是在形式施工要求方面。利用BIM技术的渲染和设计流程,可以执行碰撞检测、结构模拟等任务,为管道规划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信息建模技术可用于创建模型,以提高建筑工地的效率和各类资源的利用。因此,在规划装配式建筑项目时,应特别关注信息建模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4.7 加强对部件堆放的科学化管理
基于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特点,要想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认识管理工作对过程的影响。严格合理地控制各部件的存放位置,以便在工作场所有效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存放备件时,尽量减少备件的损坏。如果任何部分损坏,则不能纳入施工过程。否则,会因安全隐患而出现很多施工质量问题。在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工人也有义务安装和维护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志。从影响上来说,可以为后续相关作品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严格控制存在的各类质量安全问题,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稳定性。随着组件的堆叠和管理,它们也需要加固。在特殊排水系统的积极影响下,各路段所需的不同构件可以以更合适的方式堆叠。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底漆上涂上合适的保护层,以尽量减少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4.8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的顺利施工,必须培训和支持合适的劳动力。工人必须具备机械设计和预制结构使用方面的良好技能和知识。实施活动板房管理,需要保证从业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以便能够依法准确、全面地管理活动板房,提高管理与设计标准的协调性。培养项目管理技能,加深对项目范围和管理的了解,并鼓励支持人员熟悉项目管理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将我们的最佳工作实践与相关法规相结合,我们运用效率和创新来解决预制建筑和项目管理的挑战。此外,管理预制建筑项目涉及复杂的任务。由于一个工人很难单独管理活动房,因此需要专业的活动房工人。在专家和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制定策略,鼓励施工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提高活动板房的性能,提高其耐用性和可靠性。项目管理应提供有关人为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成功影响的技术技能培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导致建筑设计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制建筑的使用增加。乍一看,它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也是它受到建筑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的原因。对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工况条件和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将有助于建筑质量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硕果.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陶瓷,2024(1):224-227.
[2]张明朗.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1):0045-0048.
[3]王文兵.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24(4):58-60.
[4]吴文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4(1):0068-0071.
[5]何立捷.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4(1):0025-0028.
[6]宁德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4,6(4):151-154.
[7]张智凌.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1):0013-0016.
[8]韦凌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1):0029-0032.
[9]杨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厨卫,2024,23(1):1-3.
[10]马云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4(1):0017-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