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娄雪阳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

本文研究了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详细分析教学课程设计、学生作品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探讨了抗战文化资源在提升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读和艺术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抗战历史,还能提高艺术创作技能。最后,提出了优化课程设计、扩大教育资源应用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以更好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关键词

贵州抗战文化资源,美术教学,历史文化意识,艺术表达能力

正文

遵义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类项目(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课堂中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KCSZ2022014


1 引言

在贵州省,抗战时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教育中极具价值的教学材料。特别是在美术教育领域,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贵州地区的抗战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和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这些资源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以及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贵州的抗战文化资源包括了众多相关的艺术作品、历史文献、纪念地等,这些都是理解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情感的窗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设计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传统艺术技巧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抗战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表达。通过这种方式,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技能传授,更扩展到了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维度。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方式,分析这种教学实践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地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者。

2 贵州抗战文化资源概述

贵州省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基地。贵州不仅是当时的军事后方基地,还因其相对安全的环境,成为大量文化和教育机构迁移的避风港。文人学者、艺术家、教育家等在此地生活、工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见证了当时的历史事件,更体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为现代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1 贵州抗战历史回顾

抗日战争期间,贵州作为重要的后方基地,承担了支援前线和接收大后方的双重任务。贵州的地理位置险要,山区多,交通相对闭塞,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敌后抗战的理想根据地。许多重要的抗战事件都与贵州息息相关,如飞虎队的作战基地设在贵州,这支由美国志愿航空队组成的部队在中国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在贵州的活动成为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此外,贵州还成为国民政府西迁后的临时首都,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决策都在此地进行。

在抗战期间,贵州迎来了大批流亡的文化教育机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纷纷迁至贵州,继续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一时期,大批文化名人在贵州生活和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也为贵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期间的贵州,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前线,也是文化抗战的重要阵地。

2.2 文化资源分类与艺术价值

贵州的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分为纪念地、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三类。

纪念地方面,贵州保留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例如,贵州的飞虎队纪念馆是纪念这支中美合作抗战部队的重要场所,馆内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详细展示了飞虎队的英勇事迹。此外,贵州还有许多抗战指挥部旧址和战斗遗址,如贵阳的抗战指挥部遗址、遵义的抗战纪念馆等。这些纪念地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增强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China Highlights) (China Daily Govt)

历史文献方面,贵州抗战时期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手稿、报刊、档案等。例如,抗战时期的《大公报》《新华日报》等报纸详细报道了前线的战况和后方的支援情况,通过研读这些历史文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此外,贵州还有许多抗战时期的书籍和手稿,如抗战名将的回忆录、战地记者的报道集等,这些文献记录了抗战期间的社会状况、政治决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是研究抗战历史的重要依据。

艺术作品方面,抗战期间,贵州汇集了大批艺术家,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那个动荡的时代,创作了大量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例如,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展示了战斗的激烈场景和人民的英勇抗敌精神。学生通过分析和临摹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学习到当时的艺术技巧和风格,还可以理解艺术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动机和思想情感。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Live in Guizhou)

这些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教育价值。首先,通过对纪念地的实地考察,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飞虎队纪念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其次,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例如,在学习抗战时期的报刊时,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反映抗战主题的美术作品。最后,通过分析和临摹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艺术技巧,还可以理解艺术作品中的历史意义和情感表达。例如,通过临摹抗战时期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战斗的激烈和人物的英勇,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 抗战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 教学课程设计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抗战文化资源,需要精心设计课程,以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首先,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本地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具体而言,课程的设置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专注于不同类型的抗战文化资源。例如,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单元:

纪念地与历史遗址: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贵州的抗战纪念地,如飞虎队纪念馆、贵阳抗战指挥部旧址等,了解这些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些地点进行写生,记录他们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历史文献与档案:学生可以研读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献,如《大公报》《新华日报》等,通过这些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进行文献分析,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分析和临摹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例如:

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贵州抗战历史和相关的文化资源。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抗战历史的全面认识。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某个历史事件或艺术作品展开交流和辩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见解,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实践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抗战文化的认识和感受。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美术技巧,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感受到抗战文化的内涵,增强对本地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3.2 学生作品分析

在学习了抗战文化主题后,学生们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们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和艺术表达。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学生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作品中。例如,一位学生创作了一幅名为《不屈的信念》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贵州抗战时期的一位无名英雄在战斗中的英勇姿态。作品中,学生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战士的坚定眼神和不屈精神。这不仅展示了学生对抗战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艺术技巧上的进步。

另一位学生创作了一组雕塑作品《抗战记忆》,包括多位抗战人物形象。通过这些雕塑,学生表现了抗战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如战士、医生、平民等。作品中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刻画,充分展现了学生在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上的能力。

这些学生作品不仅是他们对抗战历史理解的体现,更是他们艺术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这些创作,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艺术技能,也在情感上与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种以历史为题材的创作,使学生在艺术表达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3.3 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抗战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从学生反馈、作品质量和教学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收集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和建议。例如,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门课程,他们不仅提高了艺术创作能力,还对贵州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其次,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可以看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理解和艺术表现能力,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技巧,反映了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最后,通过观察教学互动情况,可以评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参与度。例如,课堂讨论的热烈程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等,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一位教师反馈说:在课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不仅积极讨论,还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和建议,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抗战文化的浓厚兴趣。

4 结论

通过对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抗战文化资源在提升学生历史文化意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还能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将历史事件和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艺术创作的深度和感染力。其次,抗战文化资源在提高学生艺术表达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和临摹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不仅掌握了当时的艺术技巧和风格,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复杂的历史情感和社会背景。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创作中既能保持艺术的独特性,又能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从而创作出更具表现力和内涵的艺术作品。总体而言,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4.2 发展建议

首先,课程设计应更加注重多样化和互动性。在保留基本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现场写生、艺术创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其次,可以积极发掘和整合更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与地方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合作,开发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包。最后,教师在抗战文化资源的教学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应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抗战历史和文化资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扩大教育资源应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贵州抗战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利敏.论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的嵌入[J].美术文献,2023,(03):87-89.DOI:10.16585/j.cnki.mswx.2023.03.019.

[2]殷玉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术教学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06):130-132.

[3]董含蕾.江西红色美术资源在主题油画创作中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DOI:10.27432/d.cnki.gxsfu.2022.0004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