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用产学研协同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张菊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 441050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政用产学研协同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对乡村旅游产业、政府支持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分析,揭示了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政府的政策与规划以及产业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合作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促进学科交叉和提供科研支持,培养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政用产学研协同模式的创新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政用产学研协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正文


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远离喧嚣的城市,寻找更加宁静、纯朴的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然而,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是乡村旅游人才的短缺和培养不足。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适应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本研究旨在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在乡村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1.1 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需求

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随着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乡村旅游的特点决定了对多元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乡村旅游要求人才具备旅游规划、农村经济管理、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1.2 高职院校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在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院校通常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具备适应乡村旅游业务的实际能力。此外,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乡村旅游业的工作环境。

1.3 传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挑战

然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反映乡村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此外,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有限,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机会相对较少。

这些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和改进现有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产业界、高职院校和研究机构应该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政府的角色与支持

2.1 乡村旅游政策与规划

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乡村旅游政策与规划是政府的一项核心工作,旨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法律、政策和资金保障,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颁布的乡村旅游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旅游规划、资源保护、产业扶持、市场监管等。这些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的指导方向。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规划提出支持乡村旅游的区域布局,确定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此外,政府还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包括财政补贴、项目资助、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以帮助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降低产业发展的风险,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业。

2.2 政府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政府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了协同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这一协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和计划。政府可以根据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与高职院校协商制定相关课程和培训计划。这有助于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其次,政府可以提供奖学金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乡村旅游领域深造。政府的奖学金计划可以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乡村旅游的学生,同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产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指导。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政府还可以组织乡村旅游产业的培训和研讨会,为从业人员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这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政策与规划的制定和资金支持,政府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同时,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协同机制也有助于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密切对接,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政府的支持与协同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3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广东省政府积极推动政府、产业界、高职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在乡村旅游领域提供实习机会和培训项目,同时高职院校积极响应,调整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研究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研究支持。这一协同模式有效提高了乡村旅游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推动了广东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3 产业的参与与投入

3.1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伴随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和乡村体验的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各地的乡村旅游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化体验等。这些形式各异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乡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乡村旅游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存在。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地区过度依赖乡村旅游业,可能面临市场饱和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乡村旅游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3.2 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投入

乡村旅游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产业需要具备旅游规划、乡村经济管理、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其次,产业需要创新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业务模式。因此,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产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与真实业务环境接触的机会,帮助他们积累实际经验。其次,一些产业企业还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在相关领域深造,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此外,产业还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确保教育内容贴近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3 产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了多种合作模式。其中一种常见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实践基地。产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际操作的场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种合作模式是共同开发课程。产业界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育内容贴近实际需求。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产业动态和实际应用技能。同时,一些企业还提供奖学金或津贴,鼓励学生在相关企业实习或就业。这不仅帮助学生减轻了经济压力,还加强了产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些合作模式,乡村旅游产业和高职院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产业不仅为学校提供实际操作的场地和资源支持,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平台。高职院校则为产业培养了更多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知识的人才,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4 高职院校的创新与改革

4.1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

乡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必须与产业需求保持同步。首先,课程内容应贴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旅游规划、乡村经济管理、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课程设计应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方面,互动式教学、模拟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法应得到重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倾听产业界的声音,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将产业界的实际问题融入到课程中。同时,高职院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更新,确保教师具备乡村旅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技能。

4.2 实践教育与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育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乡村旅游产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这些实习基地可以包括乡村旅游企业、景区、农家乐等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旅游产业的运作机制,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学到东西。此外,院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报告、实践项目等形式的评估,帮助他们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4.3 学科交叉与科研支持

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乡村旅游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合并旅游管理、农村经济、文化传承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具竞争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科研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项目。科研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院校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在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必须不断创新与改革。通过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实践基地、推动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提供科研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培养更具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满足乡村旅游产业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创新与改革过程将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为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5 结论

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政用产学研协同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对乡村旅游产业、政府支持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然而,产业也面临着质量不一、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其次,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政府发布政策和规划,为产业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时还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的协同机制有助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推动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最后,高职院校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促进学科交叉和提供科研支持,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谭波.旅游管理专业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4.

[2]王慧,邬策,区靖等.旅游管理专业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16):133-135.

[3]刘衍蔚.智慧旅游视域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3):130-134.DOI:10.16322/j.cnki.23-1534/z.2023.03.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