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放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姚朵 王小涛 白亚鹏

商洛开放大学,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实践,探讨了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实践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教师认识不足、融入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创新融入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改进建议。最终,课程思政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

课程思政,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陕西开放大学 2022 年度党建思政专项课题(课题批准:2022DS-C24


1 引言

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开放教育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开放给所有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课程思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思政的定义和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引导。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具体来说,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专业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

2.2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意识形态的传递和再生产。课程思政正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教育学理论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思政正是遵循这一理论,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理论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课程思政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2.3.1系统性原则要求课程思政要有整体规划

课程思政不是零散的、随意的,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要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课程评价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3.2渗透性原则强调思政内容要自然融入专业课程中

课程思政不是生硬的、强制的灌输,而是要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可以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讲述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在讲解具体的技术问题时,可以讨论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2.3.3实效性原则注重实际效果的检验和反馈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际效果的检验和反馈。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思想变化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及时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实践

3.1 课程设计中的思政元素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课程设计应从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历史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如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历程。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络,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此外,在课程内容中,可以通过讲述国内外计算机科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程序设计时,可以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程序设计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如软件盗版、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程序设计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技术要点,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主体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3.3 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

实践活动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计算机知识普及活动,让学生向社区居民讲解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和网络安全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在实践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提高综合素质。

3.4 教学评价中的思政考量

在课程评价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在学生的期末考核中,除了考查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增加思政内容的考查。教师可以通过论文、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计算机伦理问题的论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这不仅能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考察他们的思政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思政教育效果的全面体现。

4 课程思政的效果分析与反思

4.1 思政实践的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反馈意见,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例如,在问卷中,超过80%的学生表示,通过课程思政,他们更了解了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从而更加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访谈中,许多学生提到,课程思政让他们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时,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关注了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和社会问题,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受益匪浅。

4.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对思政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传授无关,缺乏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有待改进。当前,一些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授,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导致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足。再次,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查和评价较少,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思政的效果。此外,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思政教育只是形式上的要求,缺乏内心的认同和积极的参与。

4.3 改进措施与建议

4.3.1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的培训和研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掌握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同时,鼓励教师之间开展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分享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整体的思政教育水平。

4.3.2创新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例如,可以通过播放爱国主义题材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和科研精神;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

4.3.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的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检验

学校应在课程评价中增加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查和评价,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例如,可以在期末考核中,设置关于思政内容的考查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论文、案例分析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思政教育效果的全面体现。

4.3.4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思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政教育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内心认同和积极参与。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思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5 结论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将思政教育自然渗透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尽管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为此,应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创新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增强他们的内心认同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韩竺秦,张丽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1):62-65.DOI:10.16681/j.cnki.wcqe.202401015.

[2]池文姬.“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3,25(24):107-109.

[3]孙逸敏.开放教育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5):119-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