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高佳敏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899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覆盖面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讨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该模式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通过某高职院校的实践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提出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学生参与度等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

正文

本文系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 KY20241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教育方法的陈旧、以及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一种更为综合、便捷且有效的心理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环境优化和服务延伸,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该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优化策略。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其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有效管理情绪,掌握调节压力和应对挫折的方法,提升心理韧性。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最终,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2 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

尽管高职院校逐步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现有的教育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上,缺乏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深度的心理干预。其次,教育方法较为陈旧,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此外,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不足,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得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改进和创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3.1 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强调通过建立一个综合、便捷的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因此,该模式通过整合这些系统中的资源,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而言,这一模式注重资源整合、环境优化和服务延伸,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3.2 模式的设计内容

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设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保密的心理支持空间,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不仅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咨询,还开展小组辅导和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还设有专门的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应对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危机,提供迅速、有效的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包括课堂讲授,还结合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心理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课程还设置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估、同伴互评和教师反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工作坊、体验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例如,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的工作坊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不仅限于校内,还可以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3 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自2018年起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反映了该模式实施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1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实施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

心理咨询预约人数

200

350

心理健康课程参与率

50%

85%

学生心理健康满意度

70%

90%

从表1可以看出,自该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以来,心理咨询预约人数显著增加,表明更多学生愿意寻求心理支持;心理健康课程参与率显著提升,表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该校通过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保密的心理支持空间,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这些措施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该校还通过持续的反馈和评估,不断改进和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变化。例如,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服务方式;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4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的优化策略

4.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应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心理育人的效果。通过引进高水平心理咨询师,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同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举办培训讲座,或者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学研讨会和培训班。此外,还应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4.2 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与社区、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是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有效性的关键。校内可以整合学生事务中心、学生社团、宿舍管理等部门的资源,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合力。例如,学生事务中心可以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宿舍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应积极与社区、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建立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4.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是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在线咨询、课程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例如,可以建立一个集在线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库、心理健康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台获取心理健康服务和信息。此外,还可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APP,通过移动端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水平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4.4 提升学生参与度

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往往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需要创新教育形式,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可以开展心理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理解心理健康知识;组织沙盘游戏,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技能;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的工作坊和体验活动,通过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心理素质。此外,还可以结合新媒体,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生动有趣地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这些创新教育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育效果。

5 结论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表明,这一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和延伸服务,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心理支持网络,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基础。通过引进高水平心理咨询师和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可以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其次,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建立多方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是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有效性的关键。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此外,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实现在线咨询、课程学习和资源共享,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果。最后,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东梅.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13):65-68.

[2]黄帅,宋开春.党建引领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3):138-140+143.

[3]牛磊.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体系建构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6):96-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