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刘聪 李桂兰 王珊珊

湖南工商职业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在高等院校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策略及其教学效果。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构建,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评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思政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和课程满意度,且在学习成效方面有明显改善。基于问卷调查、访谈和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估方法,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的建议,旨在为高等院校护理教育提供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高等院校护理课程,思政教育,多维策略,教学效果

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专业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ND220145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整体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护理专业,这种教育不仅仅涉及到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高等院校普遍重视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护理教育作为直接关联到人的生命健康的专业,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融入思政元素到护理课程中,可以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他们的职业伦理观和人文关怀精神,这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国际上,尽管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中国存在差异,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许多国家在护理教育中也强调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的教育,以期培养出既专业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因此,探索和分析国内外在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现状,对比不同教育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对于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分析融入思政元素到高等院校护理课程的实施现状和成效,探讨其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潜在影响,进一步优化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和策略,以期达到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双重目标。

2 理论框架与策略构建

2.1 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

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以及教育学理论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塑造,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思想政治理论则关注个体政治意识、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教育学理论提供了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

在护理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尤为突出。护理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对复杂的医疗伦理问题,因此,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思政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和社会服务,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2 多维教学策略的构建

在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构建多维度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以下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案例:

在课程设计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中。每一门护理课程都应明确其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例如,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增加对职业道德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践行护理伦理。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患者护理情境,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解决道德困境,从而提升他们的伦理判断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在评估机制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行全面评估。评估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例如,通过定期的思想汇报、社会实践报告和反思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实践效果。

3 教学实施与案例分析

3.1 教学实施过程描述

在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和协调各个环节,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描述:

首先,课程安排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机地嵌入到各个护理课程中。例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安排了有关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在《临床护理实践》课程中,增加了伦理委员会观察和患者心理辅导等实践内容。这些安排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体验。

其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面,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展示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和解决方案。学生们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思考。

具体教学活动方面,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组织了模拟伦理委员会情景模拟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等角色,针对某一临床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评估教学效果,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反思日志和期末考核等。特别是反思日志,通过学生定期记录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从而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

为了展示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际效果和学生、教师的反馈,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护理学院在《临床护理实践》课程中,设计了一项以人文关怀与职业道德为主题的实践单元,旨在通过实际工作体验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活动内容:在实践单元中,学生被安排到附属医院实习,为期四周。实习期间,学生除了完成常规护理任务外,还需参与患者心理辅导、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伦理委员会会议等活动。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

评估与反馈: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思政元素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个人心得体会及改进建议。通过分析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反思日志,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例如,一名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道:通过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我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教师反馈方面,实习指导教师普遍认为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一位教师评价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比以往更为突出,证明了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上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些成果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4 教学效果评估与讨论

4.1 效果评估方法

为了全面评估在高等院校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成绩分析、反思日志等,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首先,问卷调查是主要的评估工具之一。设计了详细的问卷,涵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态度变化、课程满意度以及具体的学习成效等方面的问题。问卷分为前测和后测两部分,分别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以比较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前后的变化。其次,访谈作为辅助评估工具,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思政元素融入效果的真实感受。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课程对其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的影响等。

成绩分析则侧重于量化评估,通过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实践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反思日志,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通过这些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

4.2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教学实施后的效果得到了全面的分析和验证。具体数据表明,学生的思政意识有了显著提升,课程满意度和学习成效均有较大改善。

首先,在思政意识提升方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5%的学生表示对护理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一名学生在问卷中写道:通过课程中的伦理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我更加明白了护士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

课程满意度方面,9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使课程更有深度和意义。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也显著提高。

学习成效方面,通过成绩分析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15%,实习报告的质量也有显著改善。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例如,某医院护理部主任在评价学生实习表现时提到:这些学生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对患者非常有爱心和耐心,展现了很高的职业素养。

4.3 讨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教学效果分析,本研究对融入思政元素的高等院校护理课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如何更系统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建议在课程设计中进一步细化思政教育的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对课程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其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自信心和效果。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思政教育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除了常规的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外,可以引入更多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如教学视频分析、学生访谈和校友跟踪调查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毕业后职业生涯中对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丰富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护理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探讨和分析在高等院校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策略,验证了这一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思政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还显著提高了课程满意度和学习成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估了教学效果,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以持续提升护理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丽,王静.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1):31-33.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4.11.10.

[2]任凯,沈星星,陈诗.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0):76-79.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4.10.22.

[3]吴玉洁,李春莉,梁冲.新媒体环境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4,15(09):98-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