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何海霞

东昌府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邮编:2520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共同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正文


前言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劳动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为此,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劳动实践,如使用工具、操作设备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设计适合他们实际操作的任务。例如,小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中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如机械组装、电子电路实验等。确保任务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施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技巧。例如,教师可以演示正确的实践方法、操作技巧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践操作的要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和实践。实践操作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磨炼,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和改进。例如,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帮助他们从实践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在劳动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与劳动实践相关的问题。通过面对问题和挑战,学生可以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实践环境和现象,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新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在问题解决和创新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通过这样的经验,学生可以培养勇于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精神。问题解决和创新往往需要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创新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劳动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针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评价方法。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包含了许多内容,它可以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尤其学生劳动习惯和意识培养。因此,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进行创新和改善,从而更好地帮助和支撑劳动教育学科的教学。在过去的课程改革中,课堂上的评价主要是以老师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多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评价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创新,即便是当面称赞,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是老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参加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评价方式,以使评价的激励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家庭整理的劳动任务:“在每天醒来之后,要把床收拾好,在学习之后,要把桌面收拾好,在游戏之后,要把玩具收拾好,还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甚至要帮着父母收拾一下其他的房间。家长把孩子的表现拍下来,然后发到班级里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听到有家长参加,学生们都很激动,反应也很热烈。老师可以在照片上加上一些赞美的话。在课堂展示阶段,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被拿出来之后,他们都变得非常兴奋,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老师的评语时,他们显得非常激动。在老师的评价下,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并在课堂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在以上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照片展示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新的体验,其激励作用更加显著。当学生看见老师的评价时,他们都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这样他们内心的冲击力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同时,他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出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劳动习惯,这就表明,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结语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希望各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和实践这些策略,积极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碧瑜.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参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5.

[2]宋敏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1):15-19.

[3]王飞,徐继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2):17.

[4]冯新瑞.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J].基础教育课程,2020(13):4-9.

[5]佐藤学.静悄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90.

[6]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