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了学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以及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创设情境,强化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化学概念,更要深入地掌握化学本质,深化化学内涵。但由于化学知识是对生活现象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只直白地讲述化学概念,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深入探索化学知识的主动性,降低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可能。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生动直观的化学情境,利用形象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使他们能形成直观的印象,从而有效地夯实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钠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该单元重要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焰色实验”。焰色实验可以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但是什么样的实验是焰色实验?生活中又怎样应用焰色实验呢?教师可以创设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动态演示不同金属燃烧时的颜色和状态,还可以展示含有不同化合物的金属在燃烧时会出现怎样不同的火焰颜色等。在演示情境中,学生对金属的颜色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创设思考情境,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节日燃放的烟花时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思考里面可能存在的几种金属物质,在思考过程中深化“焰色反应”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取用放着不同溶液的煤气灯,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火焰颜色分析不同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学生就能从理论到应用角度,全面地理解化学概念,深化物质的性质和构成。
2.组织探究,发展探究技能
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而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只有在丰富、趣味、多样的体验活动中才能逐步发展科学技能。高中学生自主意识强,在日常学习中更追求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学习活动,而合作探究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学习方式,能有效推动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使他们在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发展科学技能。因此,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推动科学探究素养的有序进步。
以高一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铁元素是大自然中存在的重要物质,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于人体内的运输和造血功能非常重要,如果摄入的铁元素不足,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寻找有铁元素的食物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有效地挖掘和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并给予合理饮食搭配建议。比如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探究任务:第一,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可能有铁元素;第二,确定检验不同食物中铁元素的方案,并设计实验步骤;第三,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确定每种食物中是否含有铁元素;第四,撰写总结报告,并结合相关资料,给出合理的膳食建议。这样的探究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活动,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不断地拓展探究方向,从而有效地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与技能不断发展,在探索和学习中更好地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3.联系生活,促进责任意识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和体验息息相关。在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与责任意识是推动学生发展健全的化学能力的关键。但在传统教学中,高中学生很难参与到真实生活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讲解,忽视了生活给予学生的启发。因此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要联系生活,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使他们体验化学对于生活的影响,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感悟化学的便利与危险,从而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保护社会的责任意识,提升综合品质。
以高一必修第二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从环境角度着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能从化学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对人类的影响,从而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而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问题,开展生活实践,让他们从中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感悟化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辩证地分析其对于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选择具体的生活案例,如工业废渣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提出好的环境保护建议,并指出具体的化学处理措施等。依据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对于环境、生活会有更加独到的认知,他们会充分感受到绿色化学理念对于生活环境的作用,由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好地建立社会责任,有效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从而发展良好的科学精神。
4.完善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评价是促成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认知和独立个性,但思维和阅历还处于不完善时期,此时他们对自己并没有完善的理解和认知,如果不经过妥善引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综合性,需要教师从科学的方向引导学生内化。因此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评价活动,完善评价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化学学科,在多样的评价活动中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
以高一必修第二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为例,该单元引导学生学习金属冶炼以及海水资源的开发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性质,能掌握它们的综合利用方法。其中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复杂,涉及海水制盐、海水提取溴、海水提镁、海带中提碘等多种过程。在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探索在海水中开发资源的化学反应实验。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仅要找准探究方向,还要能找到契合的信息与资料,能深入地运用实验进行验证与总结,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契机。由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而应当在任务推进过程中落实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晓云.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及其落实途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110-112.
[2]马佳蓉,李栋.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分析:以高中化学为例[J].科教文汇,2023(18):166-170.
[3]黄泰荣.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内涵构成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