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中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正文
前言
本文提出了如何在这门课程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以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实践性与应用性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学习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时,要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服装企业招聘人员常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面料材质、色彩搭配、流行趋势等知识,同时也介绍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如,在“缝制工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常用缝纫技巧及缝纫机种类等知识。这些内容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缝纫机进行缝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授服装材料性能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常见的面料种类和特性,然后通过PPT展示每种面料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最后结合相关案例讲解面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解缝纫技术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缝纫机的型号和功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服装的缝制工艺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上,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
在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评价,更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考核,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比赛项目,如“服装纸样设计”竞赛、“服装样板制作”竞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适当地引入一些实践环节,如开展“校企合作”活动,邀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在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服装工艺创新设计”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增加数字化、虚拟化实践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群数字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数字化的图感教学法、单元化教学法、特点性教学法等,将复杂的结构设计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掘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的思维规律,将教学过程形象化,通过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将教学内容可视化,通过服装CAD与CLO3D软件进行结构设计与虚拟试衣展示,使画面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由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何利用已学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迅速有效地呈现可视化三维试衣效果是一个研究趋势,因此,需从上而下地制定改革方案和执行计划,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大数据背景下的行业发展需求。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一般包括“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服装立体裁剪”两门课程,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教学内容,利用CAD技术制作出CAD结构图形,让学生理解二维纸样与三维服装对应关系。利用虚拟实验室,如在“基于女装原型的三维立体服装产品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课程中,对服装测量、规格尺寸设置、服装结构设计、款式变化等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还有助于教师建立网络教育系统,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具体特征及行业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的教学安排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大力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动手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
(二)服装数字化软件辅助课程实践
在高年级开展服装数字化软件的学习,包括服装CAD和服装虚拟试穿等软件,开发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课程实践。高年级的服装结构与工艺类课程以创新性设计为主,例如“女装设计与工艺”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授课内容以实践性作业居多,传统的做法是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平面结构设计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改变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作业考核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各大秀场及新品的数据,分析款式流行变化趋势,整理最新的结构创新技术,发现并解决技术问题。授课教师要先利用CAD软件进行分析,再通过CLO3D软件展示虚拟试穿效果,打破传统的板书和纸样讲授方式,进而更直观、立体地优化服装结构与人的附着关系。
学生的平时作业也可以利用服装CAD和CLO3D软件调整版型和进行样衣虚拟试穿,从而节省样衣制作时间和成本,在课堂上通过互评选择结构设计方法和变化方法,使自身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平时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作业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和虚拟仿真技术打造出模拟样衣效果,再制作出成品,能大大提高准确度和完善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便捷性,结合线下学习和实践训练的优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1]马燕红.服装数字化背景下的服装结构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福建轻纺,2024,(01):51-55+66.
· [2]黄潇潇.浅析人体结构线与服装结构制图[J].西部皮革,2023,45(15):140-142.
· [3]李尚书.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建设[J].服装设计师,2023,(08):135-138.DOI:10.20100/j.cnki.cn11-4548/ts.2023.08.010.
· [4]王颖.服装工艺对服装结构的影响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06):156-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