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德育落实的策略分析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张彩星

邢台市长信小学 054001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培养情操、塑造个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如何有效地落实小学音乐学科德育的目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挖掘音乐教学的德育意义,以优化教学呈现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意义;具体分析

正文


任何一种课程都有其特定的德育教学功能德育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在音乐课堂上接受德育教育,实现自我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特别能体会到其道德教育的功能,不管是音乐作品自身还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讲导、提示以及各种表达方式,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好的音乐能培养人的性情,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并渲染出生活中的美丽,但是很多人都只是注重了上述的一些方面,而忽略了这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观念,挖掘教材和道德的内涵,重视个体差异,强化师生交往,使德育融入教学的各个阶段,让学生受到良好道德素养的熏陶,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考虑目的,有效推进

教育并非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通过“育人”的方式来落实教育指导。在教育实践中,目标愈清晰,愈能取得成效。而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方位健康发展的人才。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德育目标是培养健全崇高的品德素养。音乐教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承载方式,就是要在掌握技能培养乐感建立观念强化美感的过程中以艺术的方式获得知识,进而实现良好个性品质和崇高思想精神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在这片广阔的音乐世界里真切体验生命的理想与希冀,达到增强自信、确立理想、提升质量、优化自我的境界[1]

二、整合情感,解析思想

其他科目教学相比,音乐教学更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灵活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得了技能,在接受音乐艺术影响之后建构了自己的思维与情感体系。由音乐带来的情感,由作品启迪的思维,由教师营造的气氛。而在音乐教学中,以“情”为核心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脱离了情感,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空谈。音乐是一种声音情感综合的艺术,是一种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情”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掌握好情感,积极融合教学艺术挖掘声音艺术,把握音乐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建立。[2]

三、专注教育,渗透美育

人们对美丽的事物都有一种向往,并会积极追寻美的事物。美在每个人眼中是有层次之分的音乐之美源于生活体验,学生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会让他们对审美认知的深度或广度产生差异。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音乐教学就是通过其特有的音乐艺术形态来实施审美教育其不仅具备了所有审美教育所共有的特征,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对美的感悟和期待,让他们逐渐增强对美的认知,发展自己鉴赏美、创作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要注意用歌唱表现美,用音乐形象体现美,培养出高尚的情感,保证无论在学校里,或者以后走上了社会,都能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心态去迎接人生。音乐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目标,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之中,这是一种无法强求的行为,而是依赖于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在教学中起到道德教育效果。我们都清楚,法制教育的“准”和“不准”都带有强制性质;德育中“应该”与“不应该”应该具有理性;但在音乐教学中,“喜欢”和“不喜欢”都带有一种自我意识。因为美育并不要求用理智的方式去劝说审美对象,所以,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从音乐教学中获得一种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美感。所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实现音乐教育道德教育功能的另一种重要方式。[3]

四、把握教育艺术熏陶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本身的才能和素养再加上正面的教学态度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都可以巧妙地向学生展示音乐的形象。并且,通过对音乐材料的掌握,进而利用音乐艺术的方法,将其与教育理念相融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熏陶形式,这是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激励学生意志塑造道德品质所必需的。因为生活之美的形态是非常丰富的,因此,作为一种对社会与人生现象进行反映的艺术,音乐表达方式也有着自己的不同需求与目标。例如:音乐游戏、轮唱、合唱、器乐合奏等音乐活动,能使孩子们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在合唱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多声部知识的学习要熟悉自己所唱部分的曲调特征,还要了解其他声部的声调变化,以促进对整首歌的把握,并以此达到和谐和协调的效果,更加深入地去体验歌曲中传达的内容和精神,具备较强的多个声部意识,促进相互倾听、配合,达到合唱中的和谐状态,达到团队意识发展的目标。而优秀的民族文化音乐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精华,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挖音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小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着明显的积极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爱国主义音乐内容,紧扣素质教育理念,指引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发展。例如,在“爱国”主题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唱前给学生介绍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为华夏子民,和祖国母亲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境,感受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与此同时,可适当引入爱国主义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的一些片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4]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小学音乐课堂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音乐学科德育的落实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应该注重音乐学科德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德育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进行道德渗透,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将音乐艺术教育推广到全社会,可以把握特有的音乐方式特有的艺术吸引力,展现浓厚的音乐感染力与艺术气息,让学生们得到一颗孕育于音乐艺术的种子,确保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学音乐学科德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日东.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18):72-73.

[2]李勤慧.渗透德育教育,优化小学音乐教学[J].南北桥,2021(11):106,5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03.

[3]蒋小敏.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21,28(4):152-153.

[4]黄妙琦.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渗透德育[J].文渊(小学版),2020(6):16.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6.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