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林楠

长春市华蕴学校 邮编:13000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演进,跨学科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核心趋势。学校和教师应紧跟这一趋势,摒弃传统教学的局限,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并更新教育观念。关键在于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融合,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并提升他们的跨学科融合学习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地理知识中其他学科的融入形式,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研究

正文


前言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具备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多重特点。其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从地质学到气候气象学、天文学、水文学、旅游等多个领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首次系统地接触地理知识,而由于知识面的相对狭窄,他们更需要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学习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跨学科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整合学习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他们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能够培养跨学科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跨学科融合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巧妙地选择、互补并渗透其他学科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界限,进行有针对性的跨学科知识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掌握新知识,还能显著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跨学科知识融合能使碎片化的知识更加连贯和系统,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不仅涉及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还涵盖宇宙形态特点的研究。这使得地理教学在跨学科整合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地理学科既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又具备科学学科的严谨思维逻辑。对于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高度发展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在探索世界人文风情和各种地质现象原理的过程中,树立国际化视野,并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最终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与知识水平。

二、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1. 做好地理学科与语文学科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语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知识领域为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形式。将语文知识巧妙地穿插于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还能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诗歌这一语文学习的精华部分,其地理内涵尤为丰富。

例如,在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地理现象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描绘了海的壮阔,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水资源的丰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奔流不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让人感受到江河的宽广与平静。同时,古诗也描绘了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揭示了天山的高寒气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则表现了南方的温暖与生机。此外,古诗还展现了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描绘了山区的连绵与险峻;“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则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感受云雾缭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展现了沙漠的辽阔与苍凉。在地理教学中引入语文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特征,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人文素养。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做好地理学科与德育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在当今社会,仅仅依靠单一的地理知识学习已无法满足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需求。因此,将德育元素多元化地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首先,德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地理知识不仅涉及自然环境的认知,更包含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理解。通过融入德育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与包容。其次,德育的渗透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地理知识,更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特色、历史变迁,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例如,在中国海洋资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向学生说明中国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的事实,并强调在海洋及海洋岛屿归属问题上,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国领土完整性的认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做好地理与物理学科的跨学科融合

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更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在立足地理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引入和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丰富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构建全面而连贯的知识结构,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支柱,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物理学科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而这些现象和规律在地理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科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地理与物理跨学科融合点。

在教授“气温和降水”这一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物理学科中的“物态变化”理论,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借助物理知识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特别引入“雨夹雪”这一特殊的降水现象作为案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或视频资料,展示雨夹雪形成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气温变化如何影响降水形态的转变。在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地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既掌握地理知识,又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语

在当下教育环境强调学科融合的趋势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理想教学形态。对于初中地理这一学科而言,作为地理学习的起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寻求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途径,淡化乃至消除学科间的界限,以实现学科知识的整体化教学。这样的做法旨在避免知识的重复教授,确保教学内容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卫文菁.融入跨学科意识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实践:以“沙特阿拉伯寻‘枣记”为例[J].地理教学,2022(14):45-48.

[2] 邓蓓.境脉学习理论视域下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探究:以“西溪湿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密码”为例[J].地理教学,2022(16):33-36.

[3] 熊平.地理与历史、政治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探索: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6):39-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