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统一。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更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并且,一些教师未能转变教育理念,难以适应新课改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一、尊重基础,分段训练
作为一个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项目,立定跳远由准备、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构成,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每一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都将会影响学生对整个动作的完成结果。而高中生并非初次接触立定跳远技能项目,有一定的能力基础。故在组织立定跳远项目训练活动期间,教师需进一步细化立定跳远技能指导方案,分别对学生在准备、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内的表现进行评分,然后组织同一技术动作下得分相近的学生进行修正训练。
如,在立定跳远“准备”技术环节训练期间,教师先借助手机拍摄每个学生立定跳远过程,然后通过反复回放视频的方式观察学生在“准备”技术环节中的表现,找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准备阶段的动作核心要领——上肢配合下肢蹬伸协调摆动,提出该技术活动训练学习的三个阶段如下。教师将班级学生在准备阶段的表现分为三个层次,并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对于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教师以演示法、视频法两种方法进行基础动作讲解,通过一步一动分步骤演示和结合视频的直观化、数据化讲解,将立定跳远准备技能的训练方法传递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懂、听会;对于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教师采取合作训练法,利用该阶段的学生基本明确该技术动作要领的优势,鼓励学生两两结组或多人结组,相互观看、相互指导,在互帮互助中解决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不协调的问题,于不断的训练中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对于处于第三阶段的训练。教师则采取自我挑战法。通过在立定跳远场地设置不同的挑战难度,让学生自主挑战,不断增大摆臂力度和蹬腿速度,进而提升跳远距离。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教师既尊重了学生的技能发展规律对处于不同能力阶段孩子的分类指导,也为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最近发展目标,让每个学生训练目标都处于其“够得到”的高度,有效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二、尊重学生喜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都发挥重要作用。当学生受到兴趣的驱动后,能够更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高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体育运动能够将学生在精神层面的疲劳适当缓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获得身心放松。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据教学任务进行对学生的指导,应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掌握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相关信息,运用更具合理性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爱体育。例如,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喜好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正确指导学生拒绝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构建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送烟或送酒的人,其余学生扮演拒绝烟或酒的人。在表演后总结经验,使学生掌握拒绝吸烟、拒绝酗酒的方法,学会对不良生活习惯的拒绝。角色扮演相较于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学习动力更高,也能够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深刻记忆,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教育成效。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教师未能全面掌握新高考的思想内涵,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体育与健康教学获得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难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应积极分析教学目标,以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设计教学,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构建学生喜爱的体育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探索中理解体育精神、合作意识等,逐渐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真正让学生爱上体育,也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高考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以要求学生掌握奥林匹克主义、宗旨与格言的内涵,明确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明促进作用为教学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问题:(1)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重在参与和更高、更快、更强是否存在矛盾?(2)新中国在第27、28、29三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量说明什么?(3)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哪些影响?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基于知识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四、开发校本教材,突显传统体育特色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若教师不提高对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视程度,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降低,学生可能会产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表现。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师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元素适当融入课堂,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若想达成此目标,教师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挖掘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等,适当融入传统体育内容,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也可以组织传统体育活动,如舞狮、传统武术等,以具有特色化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发展。
例如,在《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融入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由于本课内容涉及传统养生,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传统养生健身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五禽戏。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拳,在学生全面掌握太极拳后,组织太极拳比赛。利用教学内容延伸,合理融入传统体育内容,通过太极拳比赛激发高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训练,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学生在学习五禽戏、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论:总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校及教师需要转变对体育教学的片面认知,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全面剖析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器材进行完善,拓宽体育教学思路,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从而促使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乐乐. 新课程体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 高考, 2023, (34): 174-176.
[2]马录德. 高中体育足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 2023, (35): 154-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