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培育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孙梦雪

烟台科技学院 2656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和策略。通过分析全球化对文化自信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建议,以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个体,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

正文


引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化对文化自信的影响

(一)文化冲击与认同危机

全球化进程极大地加速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随着国际间交流壁垒的打破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往被地域隔阂所局限的文化元素得以跨越地理界限,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1]。这种前所未有的文化交融与冲击,使得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本土文化圈,对本土文化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艺术形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个体可能会因为外来文化的渗透而对本土文化产生困惑和疑虑,担心传统文化特色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逐渐流失,甚至担心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受到削弱。他们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文化的优越性和价值所在,从而产生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动摇。

(二)文化多样性与价值选择

全球化进程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跨国交流、互联网传播、人员迁徙等多种途径,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得以空前广泛地交融与共享[2]。这种文化的多元化现象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更表现在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生活习惯等各个文化层面。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哲学观念、价值体系、艺术风格以及生活方式,这既推动了各种文化元素的创新融合,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个体和社会面临着如何适应并筛选众多外来文化的挑战。

这样的文化多样性固然为人类带来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促进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快速的文化交流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面临边缘化甚至消失的风险,导致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断裂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人们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文化认同危机,甚至出现盲目追求异域文化而忽视本土优秀文化的现象。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价值层面的混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碰撞与交融,可能导致人们在选择和判断价值标准时产生困惑。一方面,传统的价值观念可能受到现代思潮的冲击而动摇另一方面,新的价值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可能导致社会规范松弛,道德底线模糊,个体行为失去应有的约束和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作用

(一)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它教育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仅是一句句口号,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在引导人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情感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本土文化的历史底蕴、独特魅力和现实价值。以中华文化为例,它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和科技成就。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如孔子、庄子等,让人们认识到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强调本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中医、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在促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人们的体验感。比如,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等形式,让人们在参与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思想政治教育也倡导在全球视野下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它教育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时也要有自信地展示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比如,在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时,既要邀请外国友人来了解我们的文化,也要主动向他们展示我们的文化成果和独特魅力。

(二)培养文化批判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更是对人们文化认知、文化选择和文化批判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引导人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去审视和评判各种文化现象,这种能力在当今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外来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外来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入我们的视野。例如,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韩流”。然而,这种外来文化的涌入并非全然无害。有些韩国文化产品中包含的价值观可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教导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分析这种外来文化,既要看到其独特魅力,又要理性地评判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盲目追随,保持独立的文化态度。

其次,看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以其快速变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然而,现代文化中也不乏一些消极、浅薄的内容。例如,网络文化中的“快餐文化”和“碎片化阅读”现象就让很多人沉迷于表面信息,忽视了深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提醒我们,在面对这些现代文化现象时,要保持批判性的思维,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们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作出明智的文化选择。

最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神财富。然而,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尊重和传承其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摒弃其中的糟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激发文化创新意识

第一,在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方面,我们可以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比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我们不仅要庆祝这一节日,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团圆、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让年轻一代能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承下去。

第二,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内容的创新。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国风”潮流,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这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

第三,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关键。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文化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例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投身于文化创新事业中来。

三.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提及首要任务是将文化自信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全面、深入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改革[3]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课程内容应涵盖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结合现代视角进行解读,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感。例如,可以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通过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在课程中加入关于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等当代中国的成就与经验,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比如,可以通过分析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国家发展,同时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与力量。结合全球文化发展趋势:在介绍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要关注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组织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亲身体验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主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研讨会:组织学生们分组就某一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如“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或“古代诗词的现代解读”,通过研讨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们的思考和交流。书法、绘画体验:组织学生们学习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亲手实践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茶艺、陶瓷制作:邀请茶艺师和陶瓷艺术家来校指导学生们学习茶艺、陶瓷制作等技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汉服文化展示:举办汉服文化展,展示汉服的魅力,同时邀请学生穿着汉服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推动文化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旨在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从而孕育出既能彰显民族深厚底蕴又能紧密贴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新文化形态。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尊崇与传承,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与发扬。

在文艺创作领域,大学生应大胆尝试,将现代艺术理念、审美情趣以及流行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可以通过现代戏剧、影视作品、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种艺术载体,对古典诗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经典文化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创意演绎,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科技领域,大学生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内涵,如儒家倡导的和谐共生理念、道家崇尚的自然无为哲学、法家主张的法治精神等,将其与现代科技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遵循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使之成为激发科技创新灵感的重要源泉。

在社会风尚层面,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文化创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尊重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这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各类传统文化讲座、工作坊、展览以及社区文化项目,鼓励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让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成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年、艺术节、学术论坛等,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尊重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还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双向互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繁荣。

在对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要展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文化大国的现代风貌。这包括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现代风貌,我们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们也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拓宽视野,提升本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信培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个体,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付文娟,高志越.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析[J].才智,2024,(12):13-16.

[2]王萍,马双双.培育文化自信,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道路[J].大学,2024,(06):27-30.

[3]戴月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7):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