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在初中散文中的理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阅读教学 部编版 散文
正文
一、引言
部编版教材教材内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以单元为主要单位,设定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种阅读模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课内文章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课外文章,完成知识的补充、衔接和超越,达到1+N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获益。
我国散文历史悠久,是重要的文学体裁。根据统计,部编版教材中的散文篇目一共有33篇,在六本教材中的占比较大。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培养初中生的散文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散文学习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定义
关于“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定义,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老师在2016年所发表的文章《“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提到原先的教材仅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但由于很多教师担心课时计划无法及时完成,因此在实践中便只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不分精读和略读又会造成课型混淆的问题,即无论什么样的课文都用同一种讲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便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建构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温儒敏老师在这篇文章的第三章第四,五两节中特别强调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一教学结构,旨在打破传统课型不分的状况,通过加大精读(教读)和略读(自读)的区分度,以及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学生在教读中学习知识,在自读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领悟并检验相关知识。通过这三部分最后达到的效果是1+1+1>3。
此外通过CNKI中国知网,“主题”一栏检索“阅读模式”,可以发现有整本书阅读模式、群文阅读模式、大单元主题阅读模式等等。通过对比,可以简单总结出“三位一体”阅读模式以下几种特点: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三、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的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探究“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以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次问卷调查研究。此次问卷基于本文的研究需要设置了十个问题,选择了全国各地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一共随机发放了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1份,回收率为71.57%。其中初一学生占33.53%,初二学生占35.73%,初三学生占30.74%。
(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小说,但是72.65%的学生并不排斥在课后阅读散文。然而谈及为何选择阅读散文,70.26%的学生选择的选项是为了写好作文、考试考高分,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单纯喜爱阅读散文。此外,我们还针对他们课后阅读散文的情况以及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散文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可以得出教师迫切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着重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把握“自读”时的反映,及时观察学生并做出反馈和指导。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散文来阅读,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散文,也有利于“三位一体”模式在散文阅读上的效果达到最优。
四、推动“三位一体”阅读模式效果优化
问卷调查结果启发我们:“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在散文教学中不足的原因有:一、未能完全调动学生的散文学习积极性。二、选择的教学方式与“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定义有所偏差。三、三个部分的教学衔接不足。四、忽略了学生是社会人的身份。我们尝试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部编版教材定位“阅读教学最主要目的”便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只有尊重学生需求,激发他们对散文的兴趣和注意力,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散文最大限度地保证本模式的效用。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曾经说过:“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她认为情境教学要“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也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散文美;让学生分析情境,理解散文美;启发学生思考,再现散文美;最后,是学生能够完全掌握,透过美,品悟散文的深意。
其次,要尝试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文章内容关联起来。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作者、文章的距离,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对文章产生兴趣。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对于现代的学生,也许无法理解爬月台买橘子这一事件。但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想,父母送别自己到他乡学习生活,看见父亲拖着肥胖的身子,到处奔波置办东西,你有什么感觉?这样便能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情牵挂。
2. 教师引导,层层深入
在“教读”部分,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更多的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在通过文章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剖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自读”和“课外阅读”时理解文章内涵。其次对于文章的每一环节的讲解都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加强学生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
3.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篇目
根据上述分析,在选择课外阅读的篇目上,是需要教师重点把握的。这里需要区分“经典的”并不一定就是“合适的”。有些经典佳作,内涵深奥,并不适合学生当下阅读。因此教师在进行篇目选择时要满足以下两点:一是符合本单元的散文的学习主题,目的是达成“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巩固在前两部分的学习;二是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的,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外阅读”,能够投入到文章中以保证学习效果。
4.根据实际设计情节活动检验散文阅读效果
完成了“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三个部分,并不意味着完全结束。评价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反映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此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巩固学生的缺漏,也可以让教师作出相应的改进,以保证该模式的效果优化。
五、结语
“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依然任重道远,散文的学习不可忽视,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方式结合此阅读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希望通过本篇论文,“三位一体”阅读模式能在散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应用、收获理想的效果。更希望此篇论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共同推进阅读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吉林,《儿童知识社会的和谐建构(李吉林文集卷五)》;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7-9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