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前置性学习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物理;前置性学习
正文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繁杂且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那么学生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还会造成厌学情绪。因此才引发那么多物理教师对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思考,前置性学习其实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是在教师还没有进行统一化课堂教学前,就产生的自发学习行为,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学习任务[2]。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预习是前置性学习的基础
1、预习教材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的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对新知识进行提前了解。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预习:“人为什么可以在死海里漂浮?”。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得出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从而加深对“浮力”这一概念的理解。预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更能量度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深层次问题。为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关内容做好准备。
2、预习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也就自然成为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性预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深入思考,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也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完成实验。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单。展示部分实验报告内容如: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电路图: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电 | 电流I/A | 电阻RX/Ω | 平均值RX/Ω |
1 |
| |||
2 | ||||
3 |
先让学生根据这份实验单自主预习实验,在讲解完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为何要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有何作用?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这样的实验操作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预习,还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伏安法测电阻。
二、作业是前置性学习的手段
1、“前置作业”的设计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后完成的作业[1],“双减”背景下的前置作业设计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避免机械、无效的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业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一次练习,而是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例如:“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平衡时,怎样才能达到受力最小而运动距离最长?”“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作业设计应当全面覆盖所有学生,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层次分明、差异化的作业,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三,要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重力”时,可以设计一些通过实验探究物体重力大小、物体重力方向与距离和质量之间关系、物体质量与时间之间关系等内容的题目;在学习“电流”时可以设计一些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产生原因和电流方向的题目。 第四,要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习题。例如:在“探究影响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这一内容上,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水沸腾条件的相关题目:①水是否沸腾不能只看它的温度高不高;②在没有沸腾之前,可以测量一下水温是否变高;③通过实验发现水沸腾前可能存在汽化等现象,可写出实验现象并解释;④当水温超过100℃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排出情况来判断水是否沸腾。
2、前置作业的布置
教师要对所教知识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等进行前置作业的设计及布置。在《电流做功》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前置作业设计成基础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部分展示如下 :
作业布置 | |
《电流做功》 | 基础性作业 1.关于电功,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电流不变时,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做的功越多 B.导体电阻和时间不变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 C.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 D.电流做功越多,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
探究性作业 1.小充同学看见他爸爸的手机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4.0 V,容量为3000 mA·h,则它充满电后存储的电能为__ __J;经查,该手机的待机电流为15 mA,则该手机最长待机时间为__ __h. |
这样的预习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基础性和探究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预习中得到充分锻炼,并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和优化预习作业的设计。
三、讨论是前置性学习的升华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讨论。针对目前初中生学习物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找出其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重力》一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提问:“水为什么会向下流动?运动状态变化了没有?运动状态为何会改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这样,通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课堂讨论是“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讨论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前置性学习”。
结语
前置性学习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和认识,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去。同时,前置性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让他们在课上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物理知识。“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前置性学习策略的应用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学措施。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习惯,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他们主动进行前置性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上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郭扬,刘艳超.初中物理前置性作业类型研究[J].中学物理,2019,0(08):39-42.
[2]毛健云.浅析前置性学习任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8,(10):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