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比较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异化;归化;直译;意译;翻译策略;文化因素
正文
引言
异化翻译策略强调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形式,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其优点在于能够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丰富目标语的文化多样性。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涉及文化的传播和沟通[1]。在这个过程中,“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对于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异化”与“归化”的优、缺点,以及它们与“直译”和“意译”两组概念之间的区别[2]。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这两种策略,以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平衡。通过这一探讨,我们期望能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一、"异化"与"归化"的优、缺点分析
(一)异化的优点与缺点
1、异化的优点
(1)文化深度保留:异化翻译策略着重于保留原文的原始风貌和文化精髓,确保目的语读者能够直接领略到原文中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韵味。这种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文化元素,而且为读者提供了直接接触和了解异国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文化交流的内容。
(2)真实文化交流体验:异化翻译策略追求的是文化的真实传递,它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文化语境。通过异化翻译,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原文的文化氛围,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理解。这种翻译方法打破了文化隔阂,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交流体验[3]。
2、异化的缺点
(1)阅读挑战:异化翻译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那些不熟悉原文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读者而言,异化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读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文化内涵[4]。
(2)文化适应与冲突:文化差异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可能与目的语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冲突。异化翻译在处理这种差异时,可能会显得生硬或不够自然,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尽可能找到一种符合目的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译文的接受度[5]。
(二)归化的优点与缺点
1、归化的优点
(1)读者友好性:归化翻译策略的核心在于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致力于提升译文的接受度和流畅性。在翻译过程中,它会对原文进行细致的调整,以适应目标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这种策略旨在降低阅读难度,减少文化隔阂,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的日常语境和阅读习惯,从而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2. 提升可读性:归化翻译不仅注重语言的流畅性,还注重译文的整体呈现。通过调整原文的结构、语序和表达方式,归化翻译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呈现出一种流畅的语言美感。这种翻译方法大大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使读者能够轻松地沉浸在译文所传达的信息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2、归化的缺点
在探讨归化翻译策略的潜在问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过度的归化确实可能导致原文中丰富的文化特色在译文中被稀释或丧失,从而使译文失去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当译者过于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他们可能会过度简化或忽略原文中的文化元素,从而无法完整传递原文的文化韵味[6]。
其次,归化翻译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如果把握不当,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图和风格,导致读者误读原作。这是因为归化翻译追求的是与目标语文化的高度融合,有时可能会不自觉地改变原文的语境和语义,从而影响读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因此,译者在采用归化策略时,必须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以确保译文既能保持流畅性,又能忠实于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二、“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区别
英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与“直译”与“意译”这两组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化因素层面的体现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其关注点远超过单纯的语言形式转换。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这两种策略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取向。异化翻译致力于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独特表达方式,它鼓励读者通过译文深入体验原文的文化背景,从而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归化翻译则侧重于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它在保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倾向于对原文进行适度调整,使之更贴近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表达习惯,从而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减少文化隔阂。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7]。
(二) 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区分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总体方向和原则。异化策略坚守对原文的忠实度,力求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语言风貌和文化精髓,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的独特韵味。而归化策略则侧重于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致力于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与此同时,“直译”与“意译”作为具体的翻译方法,则有着明确的分工。直译强调对原文的字面意义进行直接转换,力求保持原文的表述形式;而意译则注重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表达,更加灵活地表达原文的意图。这四者各有侧重,共同服务于翻译实践[8]。
(三) 各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两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均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异化翻译策略重视原文的文化特色,努力保持其原貌,这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背后的文化韵味。而归化翻译策略则侧重于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译文更加流畅易读,易于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在具体翻译方法中,直译和意译也各有其独特的价值。直译适用于那些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相接近的文本,它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保持其原有的语言风貌。而意译则更适合处理那些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差异较大的文本,它通过灵活的表达方式,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理解习惯[9]。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精心地权衡和选择,译者可以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和保证译文流畅易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转化。
三、在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是确保译文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对这两种策略在不同层面的应用探讨如下:
(一)从文化内容的层面来讲,翻译应该以异化为主,归化或淡化为辅
在翻译实践中,文化内容的准确传递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韵味,翻译策略应倾向于异化。这意味着,在处理包含文化元素、习语、俚语以及文化专有名词等文本时,译者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以此让读者通过译文直接接触到原文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10]。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完全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有时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因此,在确保文化特色得以保留的前提下,译者还需灵活地运用归化或淡化的策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解释。这种策略的目的在于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从而在文化传递与读者理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二)从语言形式的层面来看,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在语言形式的翻译上,归化策略往往更为有效。鉴于不同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式表达、用词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直接采用异化翻译可能会使译文显得生硬且不通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归化为主,即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译文流畅自然,易于读者理解[11]。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异化策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保留原文的某些语言形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丰富译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确保译文既准确传达原文含义,又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总之,在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在文化内容层面以异化为主,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在语言形式层面以归化为主,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同时,根据具体需要适当运用归化或异化的策略,以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平衡。
结论
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异化策略倾向于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形式,有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然而,过度异化可能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甚至引起文化误解。归化策略则更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和译文的流畅性,通过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目标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易懂性,使读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风格。然而,过度归化可能导致原文的文化特色丧失,削弱译文的文化价值[12]。
在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是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最佳平衡的关键。从文化内容层面来看,翻译应以异化为主,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韵味,同时辅以归化或淡化策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从语言形式层面来看,翻译应以归化为主,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同时适当运用异化策略,以保留原文的某些语言形式,丰富译文的表达方式。总之,异化和归化策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通过合理运用这两种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江慧,唐尔龙,钱秀娟,等.“异化”和“归化”视角下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文本为例[J].英语广场,2024,(08):32-35.
[2]汪晖.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3):39-41.
[3]丁娜.归化异化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01):134-136.
[4]杜倩屹.归化异化视角下传记文学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D].天津大学,2021.
[5]刘芳,邹丽玲.“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探究——以翻译归化与异化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0,(02):51-54.
[6]尤舒婷,居方,胡晓莹.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当代特色经济术语的英译研究[J].海外英语,2020,(11):136-137+141.
[7]曾庆瑜.浅析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4):15-16.
[8]刘喜玲.归化异化作用下的翻译实践与教学探析[J].英语广场,2019,(12):50-51.
[9]曹恒林.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与措施解读[J].海外英语,2019,(22):11-12.
[10]方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J].校园英语,2019,(47):5-6.
[11]邹炎容.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海外英语,2018,(22):54-56.
[12]王琰.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的研究[J].校园英语,2018,(44):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