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章亚兰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煌固镇中心小学 邮编:334102

摘要

中国小学英语课程里,应当重视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这包括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合作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创建探究导向的学习环境、设计思维训练活动、应用合作学习和批判性阅读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英语学习效果。本文还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提出将思维品质教育系统性地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上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思维品质;小学英语;教学策略;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

正文


引言:

随着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速,英文逐渐在中国初级教育体系中显现其作为全球共用语的重要地位。尽管如此,习惯性的小学英文教育方式通常偏重于语言技能的传递与知识的填充,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塑造。所谓思维素质,它涉及个体在思索活动中所展现的特点与倾向,不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与他们的未来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小学英语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传授语言知识,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帮助不大。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输入,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学生在这种被动学习环境中,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此外,这种模式也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缺乏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练习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忽视思维品质培养

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逻辑思维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分析语法结构、语义关系的重要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则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语言时能够灵活变通、独立判断。然而,当前的教学方法通常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缺乏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影响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和迁移这些思维能力。

(三)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

虽然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包括各种教材、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资源等,但许多教学材料并未充分结合思维训练,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现有的教学资源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练习题目都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缺乏开放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创新能力。再者,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应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样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合来看,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师观念和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真正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

二、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例如,当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和理解语法规则,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地应用这些规则。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质疑和评估所接触到的信息,从而避免机械地接受错误或片面的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局限于词汇和句型的记忆,更注重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沟通。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强调提升思考能力的练习,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热情。传统式的教学风格通常单调无趣,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感到疲惫。相反,融合了思维锻炼的互动活动,例如集思广益、小组互动以及模拟演练等,可以令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这些活动不仅使课堂充满活力,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演,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这种能力不仅在英语学习中有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适用。例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计算,而在历史学习中,则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估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思维训练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通过参与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写作、绘画和表演,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一)创建探究导向的学习环境

创建一个探究导向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首要策略。在这种环境中,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这句话要用现在进行时?”或“你认为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怎样?”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营造一个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表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发表见解,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设计思维训练活动

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思维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重要策略。头脑风暴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各种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集思广益,培养创新思维。角色扮演活动则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讨论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观点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这些活动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应用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在分组协作的学习活动里,可以通过互相探讨与传递想法来提升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技巧。如此,教师能够把学生编入小组,一起协作达成某个课题或工程,组内的每位成员各自担任特定职责,分工负责各自的任务内容。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协调团队工作,达成共同的目标。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支持他人,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思维品质的重视和践行,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思维品质教育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出具备优秀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全面人才。这不仅是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对学生未来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因此,思维品质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罗淑芳.思维品质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 2020(45):159-160.

[2]  张萍,林荣倩.思维品质视角下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0(12):3.

[3]  张敏.指向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11):24-28.

[4]  黄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J].商情, 2021, 000(009):228-2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