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藏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藏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藏区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短缺、教材资源匮乏以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藏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其次,结合藏区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问题,设计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其数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一、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概述
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的学科领域内,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包括了纯粹的学科知识,还涵盖了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复杂能力和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源自多个教育理论与模型,如布鲁纳的教学理论、高尔的情境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这些理论均强调了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与能力的动态过程,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与技能上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其理论基础也在不断融合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对学生而言,培养扎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赋予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一把钥匙。
2. 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念化、空间直观、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入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藏区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下,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当地资源的限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藏区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 藏区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挑战
藏区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首先,由于藏区地广人稀,学校分布较为分散,这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平衡性。许多学校缺乏基础的数学教学设施和充足的教学器材,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水平也是藏区高中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优秀教师的流失以及在职教师缺乏系统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受限。
此外,藏区学生大多数来自牧民家庭,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有所不同,这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其学习的相关性和兴趣,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挑战。
2. 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在藏区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不容忽视。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评价体系的单一也是制约藏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遍采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发展的评估。这些挑战和局限的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以期实现藏区高中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1. 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和框架
在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藏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时,首要的原则是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相关性。模式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应采用一个灵活的框架,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框架包括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和反思评价。情境引入是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文化背景相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互动与思想碰撞。实践应用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能力。
2. 实施策略与方法
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其次,使用科技工具来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例如,利用数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从而拓宽学习渠道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特别是关于如何有效整合技术和学科教学的培训。强化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场景和背景,使学习更加情境化和生活化。此外,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其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四、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1. 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藏区某高中,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实验。实验班采用了新设计的教学模式,对照班则维持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班的教学设计遵循了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和反思评价的原则。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通过与藏族文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如在学习几何时,联系藏族建筑的特色设计问题情境。随后,学生分小组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以促进深入理解。在实践应用阶段,学生需要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寺庙建筑的面积或制定旅游路线的预算。最后,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展示,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并进行个人与团队的反思,评价学习成果和过程。
2. 效果评估与反思
在实施完毕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包括数学知识掌握、实际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等方面。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数学成绩和应用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反馈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部分教师在转变教学角色上存在困难,以及部分学生适应新教学模式需要较长时间。反思过程中,研究团队认识到教师培训和学生适应性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在推广该教学模式前需要对教师进行更系统的培训,并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华, & 刘庆国. (2019).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析. 课程·教材·教法, (5), 13-15.
[2] 李丽萍. (2020). 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与实践.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1), 117-118.
[3] 刘春芳. (2018). 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教育管理, (12), 89-91.
[4] 王丹丹, & 贺翠萍. (2017).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6), 92-94.
[5] 杨晓东. (2019).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现代教育科技, 29(3), 114-116.
备注: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课题XZEDGP22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