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萍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初级中学

摘要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作用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生物实验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验证理论知识,增强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期望为初中生物教育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实验教学;初中生物;提高策略

正文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其知识不仅对理解生命现象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关键途径。生物实验教学通过直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使其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探究式实验,引发科学好奇

探究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验活动,从而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通过不断的探究,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深入体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使其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逐步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植物呼吸相关的探究式实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绿色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呼吸?”利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呼吸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不同的实验条件,观察植物的气孔开闭情况及二氧化碳的释放情况。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学生可以发现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同时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还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复杂性。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在实验中的亲身参与,也会增强其对生物学概念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跨学科融合,激发学习热情

生物学本身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教师可以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体验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跨学科融合的实验教学,教师通过多层次的知识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索生物现象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如何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利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明确研究方向。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探究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实验部分,学生可以将不同水样置于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并加入肥料、污染物等不同化学物质。通过使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溶解氧测定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各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并记录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了解到,污染物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这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如何通过改变生物的生存条件来影响生态系统。在这次跨学科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还可以让其学习到化学中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三、实验竞赛,激励自主探究

通过竞赛形式的实验教学,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能够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实验竞赛不仅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还强调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设置实验竞赛,还能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挑战自我,通过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不断的改进中提高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菌和真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关于细菌和真菌生长条件的实验竞赛,并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哪组能够找到最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竞赛开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培养基、培养皿、细菌和真菌的样本。教师给出基本指导,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不同的生长条件,并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详细记录每组实验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在实验竞赛中,需要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从而找到最适合其生长的条件。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还要具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结果,得出结论,并在团队内进行讨论。竞赛的最后阶段,各组学生需要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分。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生物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数据驱动,培养分析能力

数据驱动的实验教学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精确的记录,从而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出新的假设。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提升其综合素质。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据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深入理解被子植物的发育过程。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研究问题:“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被子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时间有何不同?”为解答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长期的观察实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几种常见的被子植物,将其种子种植在不同条件的土壤中,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学生每天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持续的记录,积累大量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系统的分析。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等图表,直观展示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数据分析环节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速度,分析土壤湿度对植物开花时间的影响,探讨肥料种类对叶片数量的作用等。通过数据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深入理解环境因素对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束语: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跨学科融合、实验竞赛和数据驱动的多维度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些策略不仅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还注重培养其科学思维。通过深入的探究,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生物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数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在严谨的数据分析中发现科学规律。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让初中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永琴.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2,(05):107-108.

[2]杨鹏.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家长,2021,(25):101-102.

[3]罗旭儿.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21,(04):115-116.

[4]彭国华.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19):89-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