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路径
正文
引言:《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明确提出,家长是幼儿园最主要的协作对象,通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扩大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家庭共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了解,寻找出家庭共育的最优对策,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提高。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本身的年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家庭教育,而他们的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则是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传授者。虽然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也不是很职业的教育者,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比起幼儿园老师来,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更大。尽管家庭教育不如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得那么规范,但是,作为幼儿园进行教育工作的起点,它对幼儿今后发展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左右着他们最初的方向。作为一种主要的幼儿园教学方式,“家园共建”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各有利弊,对此,幼儿园老师要将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幼儿园教学的长处,共享学习心得,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幼儿园老师们要对他们进行理性的教育,让他们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好家里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与幼儿园共同成长起来。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
(一)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
在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教学方式下,要让幼儿园更好地发展,就要注重和父母之间的协作,要让父母们参加到相应的互动中,帮助他们进行有关的教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孩子们的真正想法,同时,幼儿园进行的各种实践,也能给父母们提供一些经验,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幼儿园的教育气氛。另外,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次家长会和家长半天观察活动,这是一种间接的方式,可以是一种沟通方式,也可以是一种是全园性的方式,或者是一个班级的方式,目的就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活动通知给所有的父母,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支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第二类是专门研究儿童中与父母有关的问题。第三类则是在有重要的教学实习时,将父母带到幼儿园里来,共同探讨,听取父母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这次的半日开放活动,父母们对幼儿园的育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真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无形中让孩子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父母和儿童共同参与,可以使家庭共同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从而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庭娱乐,让孩子们体验到友谊的力量。
(二)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
最近几年,随着幼儿园的主题教育,幼儿园应该与现实相联系,对儿童父母掌握的有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有效的运用,使父母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幼儿父母中包括教师、医生和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园老师们要将这些专业资源发挥到极致,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解释有关的内容,这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孩子们的综合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三)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同时,幼儿园老师也要多和父母沟通,让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和父母都要清楚自己在孩子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幼儿园要将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与交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氛围,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同时,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幼稚园教育具有家庭教育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确保与家庭教育配合的前提下,幼儿园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职能,引导幼儿的综合发展,从而推动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四)丰富沟通方式保持家园联系畅通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和父母的交流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唯有良好的交流,才能体现出幼儿园教师、父母和教育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首先,幼儿园老师要坚持用好《家长园地》和《家园联系手册》,这样才能有效减轻老师和父母在幼儿园合作中出现的时空矛盾,保证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真实学习状况,使个体幼儿的个性化交流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家园联系册》是幼儿园老师每周要填写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成长状况,并与父母沟通,并将孩子在家中的具体成绩通过《家园联系册》反馈给父母,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这里面既有教师对子女的期望,也有对父母的期望。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家长园地》,将有关儿童的卫生和精神卫生的相关理论,推广家庭教育的经验,以及儿童一星期的课程安排等。
其次,要把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样的交流能够给部分外出旅游的父母带来方便,比如在幼儿园的宽频网络中就有宝宝直达,这样就能大大地扩大了幼儿园教师和父母的交流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双方的感情交流。另外,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和老师们组建的微信群等,可以让老师们在微信群中发布幼儿园的各种信息、班级活动等信息,以便与父母进行交流。第三,通过家长学校与父母之间的全面交流,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交流
在家园共建中,交流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唯有在家与幼儿园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双向的交流,能够让彼此之间的信息进行实时的交换,这样就能够让家园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相信任,一起朝着儿童的成长方向前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父母缺少与老师的交流,他们很少有与老师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他们往往都是被动地接收老师所传递的消息,很难形成交流互动的联系,这种交流方式将会阻碍到家园共建的实现。所以,老师们要主动地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交流的平台,用各种方法和家长们主动地进行联系,让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能够保持畅通和及时的沟通,在平等和尊重的双边关系中,推动“家园共建”。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资讯科技的方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网上交流平台,利用微信, QQ,电子邮件等工具,与父母进行即时的交流,也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教学系统平台,与家长进行即时交流,老师可以将信息传递到父母那里,父母也能对老师进行即时的回应和传递,从而大大增加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等渠道收集必要的教材,向父母传达,解答父母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与支持。另外,幼儿园也可以多增加家园当面交流的机会,让老师们经常去拜访,或者是有目的地跟父母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目的传递给父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知道他们对他们的教育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专业的方面指导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唯有这样畅通的、及时的交流与交流,才能使“家”之间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理解,并以相同的目标为目标而奋斗。
(六)举办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
在家庭交往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方式,开展各种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几乎没有父母参加过儿童在公园里的任何活动,孩子们一上幼儿园,他们就会被老师们完全地教育和管理,当孩子们返回家中之后,他们的整个教育过程都是父母来完成的,所以他们之间很少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进行讨论和讨论,甚至是进行合作。很明显,这并不能达到共同培养的目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要主动地将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融入其中,让家长们一起进入到幼儿园当中,真正地融入到儿童的一天之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们的教育,同时也能更好地体验到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亲子关系,让家园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用节假日的机会,老师们可以利用假期的机会,让孩子们和家人更加亲近。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老师们可以将父母一起带到园区,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一些传统的习俗,亲身体会一下节日的气氛,在这种节日的经历中,父母们能够切实地看到孩子们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比赛来提高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比如通过一次一次的手工制作比赛、绘画比赛、运动比赛等,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在父母的激励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也可以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到幼儿园的活动布置、环境设置等的布置中,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为东道主,从计划到执行,都是家人说了算。这种亲子活动常常能刺激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父母观察到他们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让家人和家人互相向对方学习,家人和老师互相认同,久而久之,家人和老师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可以更好地合作与协作。
结论: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南》,挖掘其内部规范,持续扩大儿童工作领域,让父母们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最大化地提高父母和幼儿园的联系,推动家庭共育,教师和父母都不能片面地去教导孩子,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南瑞琪.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探索[J].农家参谋,2022,(22):165-167.
[2]王瑞珺.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探索——以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22,(01):48-51.
[3]杨文芳.家园融合,共育花朵——探微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J].学周刊,2020,(20):179-180.
[4]李鸿,马要青,刘波. 浅谈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1 (30):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