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影响与启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成姝姝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中西语言文化的思维差异对学生的写作表达有着深刻影响。语言既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交际方式及逻辑思维上的根本差异,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出现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本文主要探讨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启示,为相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高职英语写作

正文


引言: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掌握中西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差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西方的逻辑性、批判性与中文的综合性、关联性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这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上。西方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使用明确的论点与逻辑严密的论证,而中文学生则更多地依赖于描述,缺乏清晰的论证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这些差异,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英语写作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其写作质量。

一、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影响

1.词汇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中西方的词汇文化思维差异显著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西方语言强调实用性,其词汇往往直接指向具体事物或明确概念,让读者能够精确捕捉信息。相比之下,中文词汇含蓄、侧重于描述情感氛围,这种特性在英语写作中可能导致表达模糊不清,难以达到预期的精确表达。此外,中文的成语词汇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直接翻译成英文时会失去原有的意味。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难以摆脱母语词汇的影响,导致文本表达不够直接有效,从而影响写作质量。

2.句型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

句型结构是构成文章语言逻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句型偏好。西方语言使用的句型结构通常前后连接紧密,适合表达清晰的逻辑关系,这种结构在学术写作中尤为明显。英文写作中广泛使用的主动语态和条件句型,有助于明确主体,使论证更加有力。相反,中文写作中常见的句型结构较为复杂含蓄,会使用大量的被动语态或并列句,在英语写作中容易导致表达不清晰、条理性不强。这种句型上的差异使得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过度依赖中式表达习惯,导致文章层次感不强,进而影响文章整体的逻辑性。

3.篇章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在篇章构建上存在本质差异。西方文化强调逻辑性与条理性,常见的英语篇章结构遵循“引言—主体—结论”的模式,这种结构有助于明确论点,逐步展开论证,最后总结重申,形成严密的逻辑链条。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功能,确保观点的有效支撑。篇章中常使用过渡句来引导读者理解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及其与整体主题的关系,增强文本的流畅性。相较之下,中文篇章结构往往更加灵活,注重内容的层次感与文本的整体和谐。中文写作常常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揭示深层意义。此种方式在英语写作中导致主题不够明确,论点支撑不足,从而影响到文章的说服力。

二、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启示

1.探究词汇之异,桥接文化认知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比分析中西词汇在含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的精确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在《Improving Yourself》单元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深挖词汇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安排学生阅读与个人成长相关的英文文章,挑选出如“achievement”, “motivation”, “perseverance”等文中关键词汇,讲解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用法,指出英文写作中这些词的使用与中文环境下表达的不同之处。接下来,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词汇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应用,并尝试用英文进行表达。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词汇使用上的错误,解释产生这些错误的文化根源。此外,教师设计一项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挑战的短文,使用课堂上讨论的词汇。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强调要清晰展现每个词汇的文化内涵,有效地将学到的词汇差异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写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每位学生都需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写作中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宽对于语言文化的认知。

2.分析句型之差,促进语法融通

 句型结构在语言表达中起到框架作用,中西句型的差异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分析句型差异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提升其英语语言技能。教师可以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句型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构建论证及表达观点时的作用。在《Smart Rules》单元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展示不同句型结构在英语中的应用,强调条件句、比较句和因果句等句型结构在论证逻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展示句型的具体使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种句型如何帮助表达思想及构建论点。接下来,教师安排一项活动,要求学生从已提供的中文文章中挑选句子,然后转换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细致解释如何将中式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英语的直接表达方式,比如将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或将含蓄的表达改为直接明确的陈述。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并应用这些句型,从而提高其英语写作的自然流畅性。在写作练习的最后阶段,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中讲评,指出哪些句型使用得当,哪些还需要改进。教师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句型的特点调整语句,使其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对比中西句型差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在英语环境中表达复杂的观点。

3.研析篇章之别,优化语言表达

中西篇章结构的差异明显,理解并应用这些差异对于优化语言表达很重要。西方的篇章结构倾向于线性逻辑,强调主题句的使用与段落间清晰地过渡。而中式结构更注重文本的整体流动性,往往呈现出较为绵延的逻辑链。在教学策略上,研析篇章结构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方篇章的构建原则,学习如何在段落中明确展示每一个论点,加强文章观点的说服力。在《Role Models》单元的写作练习中,教师深入分析中西篇章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应用西方的篇章构建原则来优化语言表达。课程开始时,教师展示西方篇章的典型结构,强调线性逻辑的重要性,解释如何借助清晰的段落过渡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教师接着介绍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榜样的文章,强调要在文章中表达对榜样的钦佩。“Think about someone who inspires you”,“and share how they have impacted your life.”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并选择影响自己的人物,引导学生思考:“What qualities make this person a role model?”和“How have these qualities influenced you?”随后,教师示范如何构建一篇文章的开头,确保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并逐步建立起文章的论证。教师指出,每个段落应开始于一个强有力的主题句,明确指出该段落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教师利用板书展示如何从介绍背景信息过渡到具体的论点,再到论据的展示,最后是结论的呈现,保持文本的流畅性,进而优化写作语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教师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培养其在多样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未来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最新的教学资源,创设更多元化的学习场景,使其在应用英语表达时更加得心应手,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芬.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影响与启示[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8 (01): 64-68.

[2]杨扬.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 2014, 16 (04): 72-74.

[3]黄卫东.着眼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4, (10): 76.

[4]陈振芹.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 (33): 152-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