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玉姣

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初步接触各类系统化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学科,在新课程影响下,要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渗透学科知识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一、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从认知学习发展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雏形的关键教学时期,其课堂教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构成。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资源有限,因此,为将不同学科素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型数学课堂必需的教学元素。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知识内容或各数学素养内容的学习传导效率,节省不必要的信息传递环节或教学设计,进而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负荷,便于学生提升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处理数学信息的空间容量,进而将各知识点与数学学科素养培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长时记忆中,以此延续课堂教学影响,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中的问题

(一)教学效率衡量客观性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与各环节消耗的教学时间,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或形式,并未考虑教学情感、教学结构、教学媒体以及认知负荷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工作呈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学生在频繁变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导致教学效率优化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效率优化工作主要建立在科学课堂教学目标基础上,而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过于偏重新型教学形式与活动的作用,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调整工作的必要性,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而学生在相对混乱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也难以构建起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影响学习效率,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合理构建课堂情境

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认知有限,并且受年龄特点影响,学习自制力尚待提升,因此学习兴趣是其数学学习的主要内驱力。基于此,课堂情境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教学启发性能够为教学效率优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基于新课程教学要求,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内容,应包含生活元素、问题元素、数学思维元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发展渠道,便于学生及时调动自身学习生活经验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将情境内容转化为自身思考认知,进而构建起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提升自身知识转化效率[1]。同时,课堂情境内容的综合性,可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教学切入点,便于教师渗透各项数学学科素养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良好的课堂情境内容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契机,使得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合理引导下,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思考任务,并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影响下,逐渐提升数学学习认知水平。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在利用情境内容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跃性的基础上,强化课堂学习导向,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点。基于教学目标,学生可通过参照目标内容,掌握课堂知识重难点分布情况,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并在确定的学习目标指导下进行思考,避免思维过于发散,无法及时调动自身课堂学习注意力消化处理课堂知识内容。同时,基于课堂教学目标生成的课堂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课堂学习思路,梳理课堂知识脉络,并将其与自身学习经验相结合,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生成课堂学习计划。一方面,由学习目标生成的课堂学习计划能够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精细化,便于其结合教学目标及时对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科学的自主学习计划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自我约束,促使其维持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2]

(三)完善学习行为结构

基于新课程教学要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行为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主体,以各项数学学科素养为框架的新型数学学习结构,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工作的主体,同样也是其维持自身实效性的关键。在新型学习行为结构的支持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自主思考理解,从多种自主认知学习渠道出发,全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执教备课程度与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失衡的局面,实现执教行为结构与学习行为结构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环境[3]。同时,学习行为结构的优化也便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紧密性,节省课堂时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低耗高效的现代数学课堂。

(四)灵活应用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所包含的教学资源储备愈加丰富,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媒体中,诸如多媒体课件或微课视频的物质媒体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学课堂提升科学效率的必需教学元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质媒体,可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数学学习环境,将课堂知识内容立体化,便于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或对比分析,有效延伸自身数学认知结构,令其与新的课堂知识内容产生思维接触,进而运用数学思维完成新旧知识的合理迁移。相较于单一的教学媒体形式,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课堂教学媒体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一定的思维限制,并在丰富知识呈现形式的引导下,合理延伸自身数学思维,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构建起知识体系雏形,提升课堂知识转化吸收效率[4]。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物质媒体,令教师在综合分析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将课堂知识内容以贴合各项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兼顾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综合提升自身数学学习水平。

(五)注重问题引导

有效的思维延伸与交流是学生快速消化处理课堂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问题教学则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基本教学方式。因此,合理的课堂问题设置,能够为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创造良好的思维发展环境,确保其在整体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基于课堂教学效率需求的课堂问题设置,应囊括合理的知识递进顺序与合理的问题梯度这两项教学考量。综合二者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借由思考问题梳理课堂知识脉络,令其在思考处理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相较于相对混乱的问题发展顺序,基于知识递进顺序的数学问题便于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为各数学学习能力层级的学生提供同等的思维发展空间,避免该问题教学的受益者局限于部分学生群体。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为构建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从教学情感、教学结构、教学媒体以及认知负荷角度出发,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促使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效吸收转化课堂知识内容,为其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道霞,王俊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农家参谋,2019(22):263.

[2] 刘芳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251.

[3] 简佳玲.多方法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亚太教育,2019(10):68.

[4] 周杰.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