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家长;重要性
正文
前言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幼小衔接教育备受重视,而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成为了每个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过程家长观念现状
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大部分父母都觉得,对于儿童来说,学前教育应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小学阶段的知识,这有利于他们的孩子在起点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努力地向他们的父母们传授着他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去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理念可以帮助儿童完成知识的连接,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提前教育的行为在长期来看会慢慢地丧失。但是,这样做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利的影响,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强迫他们去发展孩子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发挥都是不利的。家长在接受家长沟通教育时,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制约,应该适时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学习态度、适应能力以及将来的学业成绩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父母在这一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父母能够从感情上为子女提供足够的关爱与帮助。当儿童面临新的学习和交往时,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害怕的情绪,这时父母的理解、鼓励和安慰能够使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提高自己的信心,减少转换时的压力。
其次,在幼小衔接阶段,父母应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让各班的父母与小学的教师互相沟通,使父母对基础教育的特征、需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透过这样的活动,父母可以认识到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为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作好准备。
另外,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规划。藉由与孩子共同探讨及制订学习计划,藉此训练幼儿之学习与自我照顾,使其逐渐融入学校的学习氛围。在此期间,父母可针对幼儿的爱好与专长,为其提供适合的教学资源与支援,协助幼儿尽快调整到新的学习模式与进度。
此外,学校与父母、教师的紧密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与幼儿的小学教师进行交流,随时掌握幼儿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状况,并能及时地找到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另外,父母还可以将子女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一起关心幼儿的发展与发展,营造一个家校协作的良好气氛。
由此可见,父母在幼儿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主动参与、支援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关键。父母的关爱、支持和指导能够使幼儿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更顺畅地融入,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和较强的适应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三、如何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家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和引导者。因此,家长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所以,如何引导父母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做好知识的准备工作,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其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完整。儿童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习惯和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同样重要。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就能更好地引导子女平稳 过渡。
我园通过这一时期的家访,让父母从认知上改变了对幼儿衔接的认识,让父母由敷衍转为积极的合作,更好的协助父母建立起幼小衔接的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每一个班级都会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对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向父母提供信息,并在座谈会上与父母进行亲切的交流,听取父母对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父母能够有目的、有系统地配合学校的教学方针,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主动响应幼儿进入小学的过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效衔接。
(二)在教育工作中对孩子给予高度的支持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培养,家长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小过渡时期,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家长沙龙”、“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多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幼儿的知识连接与素质提升,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根基。
父母应了解幼小衔接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加强与学校的交流。通过对儿童的认识、自信、自主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经验,用这样的形象,具体的沟通方法,让父母能够直接地接受别人的教育理念中的优点,并以此来补足自己的缺点。在父母的育儿经验交流会中,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思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别人的教育方法,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三)强化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既要让孩子有明确的目的,又要让他们有明确的任务。进入小学后,老师都会给学生留一些作业,让他们在课堂内外完成任务,但因为刚刚入学的幼儿,他们的任务意识比较弱,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一定能确保教学品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幼儿的任务导向的培育非常关键。从根本上说,对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是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自觉地加以培育。
例如,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应当为他们布置小型作业,这样可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取向,培养自己的自学意识,在做任务的时候,要主动地指导他们,给予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有上进心,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展示自己的魅力。
(四)重视家长作用,实现家园合作
父母在子女健康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首先,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幼儿园、学校教育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与社会的协调作用,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要提高衔接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好家长工作。为了让家长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我们必须要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通过校园网络,将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告知父母,同时也对父母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让父母在家里配合学校,督促孩子按时完成特定的任务,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新学生在入学后能够持之以恒,不至于在学习上虎头蛇尾。
(五)家园巧合作,在储备中“尝试主题”
家长们知道幼小衔接的存在,也要在家里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将来也是要离开父母,到小学去学习的,在那儿,他们会见到更多的新学生、新教师,学习新的知识。父母可以带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到家里拜访一下,对他们的学习及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学校,了解他们将来将要面临的挑战。父母也要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在家可以让宝宝多看一些有关的绘本,学着做一些恰当的计算,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到自己将来要适应新的环境,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这一阶段,父母要把重点放在主题培养上,使孩子明白自己的动作灵活力是要培养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守时”,老师要协助孩子们不停地分析、思索,领悟到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赖床的孩子”。不过,可以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尽可能提早去学校,让孩子们成为“守时小达人”,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生活里充斥着“时间”。不过,可以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尽可能提早去上学,让孩子成为“准时的小达人”,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里处处都有“时间”法则。知道自己的前途需要自己去解决。在幼小衔接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通过美篇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动作和灵活性在提升,自己也在进步,自己也在“守时”,这样的话,以后的课程就会有很大的希望了。
结语
总而言之,父母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父母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课题,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以更好地为幼儿顺利完成过渡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用优良的家教,给予子女健康的人生,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刘洁红.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02).
[2]张鹏祥,张栋,魏小林.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9(11).
[3]倪嘉波,李思宇.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
[4]邵杰.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家园共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5]佚名.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J].现代教育技术,2011(02).
[6]李小培.呼和浩特市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7]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8]爱新觉罗梅.浅析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师,20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