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语言 科学严谨 准确精炼 形象生动 亲切自然
正文
课堂教学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数学课堂语言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数学课堂语言的特点
(一)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1.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 “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a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我们一般都是度第四声。
2.用词要准确。在教学时,尤其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3.语言要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二)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
(三)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语言的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二、数学课堂语言艺术
1、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进行操作活动内化学生的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开展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对学生的"说"也要作出具体要求。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是关注学生"说"的完整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训练学生"说"的规范性,表述问题过程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二是关注学生"说"的准确性。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作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三是关注学生"说"的条理性。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条理性。概念的形成、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2、注重语言教学的规范性
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达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规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教学的规范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一是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向学生讲解数学概念与定义;二是数学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以使学生能够听清教师的话语;三是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发音要准确,严格区分平舌与翘舌,以保证数学课堂中语言质量的提高。
3、增强数学教育的语言幽默性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一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个时期的个性特点,然后在教学中善于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可通过幽默教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突破,以此来让知识的学习更加轻松和容易,而且还能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顺口溜、小故事来丰富课堂教学色彩,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例如,在讲授长度单位“毫米”的内容时,可编一个顺口溜:“1毫米,真淘气,仔细找,才见你.10个毫米是厘米,我是尺子上的小兄弟”.这样的顺口溜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语言幽默的教学效果.
4、评价语言的鼓励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会忽略教师评价,觉得评价过多会耽误教学时间,或者认为不就是说学生回答的“对”或“好”吗。其实,恰如其分、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这堂课乃至这门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或作业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科目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作评价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希望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努力做到言传身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