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展开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师不仅需要提供学术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还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学业阶段是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阶段,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计划并认真应用心理辅导相关策略,有效管理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培养学生抗压、毅力和适应能力,这对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分析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个性。因此,存在故意违反校规的行为,不遵守校规,违反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此外,中职生在情绪上过于敏感往往缺乏对他人行为的正确理解,从而存在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而且对他人的劝解产生误解,导致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有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自尊心高,学生的敏感性非常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年龄阶段特征是他们独有的,在不断加强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呈现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局面,这导致了学生以叛逆著称的态度。例如,在家长、学校和老师的群体作用下,学生往往会抵制这些参与者表达的想法和愿望,并在不听他们的心理辅导,劝慰的情况下发展出糟糕的想法和行为。
再次,学生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有效的判断力。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中职生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此时的学生充满好奇,喜欢接受新事物。但是学生当前无法辨别“善”与“恶”的真义,无法区分其中的界限与区别。
最后,中职生缺乏社交技能,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一些中职生来说,他们是对群体生活有向往的,希望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保持友好。但是他们经常不考虑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而且在面对不能靠自己解决的问题时,负面情绪较多,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读中职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不严格,学习态度不认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性格腼腆,有的性格独立,有的比较敏感和害羞。
(二)家庭原因
研究表明,中职生大多都是“0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较为优渥好,父母也更为溺爱,导致学生出现懒惰和自我,无法独立,抗挫性较弱。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们是被留守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照顾,性格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余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孩子通常是内向和害羞的。而且他们都希望父母照顾他们,却又害怕面对父母。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对亲情的渴望与抗拒的矛盾中,较为压抑。
(三)学校原因
进入中职后,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如果他们的关系不好,学生会感到孤独,然后关闭他们的心。此外,中职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压力,会导致烦躁、焦虑、易怒等症状。有的学生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时,觉得自己的想法与现实差距太大,会讨厌学习,对自己有负面评价。
(四)社会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轻松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好坏不一,学生没有正确的分辨,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例如,一些学生不愿意向周围的人敞开心扉,更愿意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告诉陌生人。也有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后想要挣钱养家,于是选择了一些容易骗的兼职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害怕被同学嘲笑和讽刺,不敢向亲戚和学校求助,反而在网上借钱维持生计,在网络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三、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工作被忽略
长期以来,按照我国旧的应试教育理念,一些中职院校往往注重通过教学活动提高知识水平。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虽然一部分中职学校设立了班主任教师,但是班主任的教育以应试教学为典型,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只一味的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激发了学生之间竞争的混乱状态。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如何利用人际关系化解心理冲突。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虽然部分地区根据教师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了培训,但部分学校的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部分中职班主任教师虽然教学技能多,但在课堂管理,特别是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专业问题,技能欠缺。例如,一些班主任教师在集体情况下忽略了一些同学的敏感心理,选择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心理辅导纾解,没有尊重学生的隐私,这样会使他感到自卑,自尊心受挫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疏导不仅无法让学生解决自己的抑郁问题,甚至会让部分学生的情绪更加敏感,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不全面
虽然一些中职班主任教师已经认识到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专业学习的压力和日常任务的负担,他们只能通过心理教育来减轻学习压力,而不是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针对性层次化的分析与解决。这样一来,班主任每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都会选择熟悉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心理情绪得不到纾解,出现心理问题。这是由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不全面造成的。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效果不佳。
四、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自觉学习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学习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帮助他们配掌握发展所需的技能。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线接受心理咨询辅导课程,学习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参加心理咨询考试,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辅导技能。总的来说,多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通过邮件、QQ、微信等方式谈论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分析学生的案例,学习相似的案例,提高心理辅导技能。例如有学生表示,无论怎么努力,考试成绩都不如人意,甚至比不努力学习的还低。要克服这个问题,班主任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学生一起了解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信心。面对失败的考验,他们已经非常接近成功。此外,班主任教师必须经常写下遇到的各种各样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为以后更好地解决更大的问题做好准备。这提高了班主任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使师生有效沟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学习成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经常与学生交谈,与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例如,在上课前,班主任教师可以播放一首轻音乐,让学生身心焕然一新,或者讲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解决学生的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讨论故事时,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分享他们在故事中找到的安慰、鼓励学生表达积极的想法以及评估学生的陈述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不断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加强师生关系,帮助班主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并给予指导,并能显着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
(三)组织多样化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教师经常组织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通过不同活动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和培养自尊心。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说出你的想法”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消极想法发泄,并让其他学生帮助发言的学生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并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获得最佳精神科医生奖例如活动期间,有同学表示不喜欢回家的想法,因为父母天天吵架,家里没有安静的空间。学生讲完后,班主任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一些学生说他应该回家和他的父母谈谈,让他们知道他的感受;他的一些同学说他应该回家做父母的心理健康教师,以解决父母之间的分歧,发展他们之间的和谐感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还有同学说,这样的夫妻关系,不如直接离婚,对大家都有好处。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时,班主任教师要及时作出反应,纠正学生的误解,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四)加强疏导和积极鼓励
在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如此,班主任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运用恰当的解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状。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想要采取行动、参与教学、提高技术技能、在教育支持的日常生活中与教师合作、认清当前学习的技术技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参与知识丰富的活动侧重于发展技术和实践技能。此外,确保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很重要,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改变学习方式和行为意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还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行动空间,让学生每天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良好的机会平台,允许学生独立发表意见,从而建立平等、平衡的师生关系,使班主任教师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五)打造优良的班级文化体系
班主任教师应改进现有的课堂活动,借助专题班会或相关会议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鼓励学生关注心理问题,从日常学与教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逐渐具有竞争力,通过良好的课堂文化鼓励学生坚持不懈,避免学习和自我盲目性的发展。为确保中职生享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建立与学生相适应的学习和文化制度和规范。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者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阶段的方向是扩大和改善心理教育与班主任教师工作之间的干预机会。不仅如此,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以不同的组织方式帮助学生转变思维,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态度,逐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和学习压力。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可以加入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促进积极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人格。
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中职班主任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多了解现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帮助学生能够面对现状,满怀信心地学习和研究,通过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快速面对挑战和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步,从而为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玉奎,李方珍,温正鲲,吴修淳.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油脂,2022,47(06):160.
[2]孙树贞.中职学生心理弹性对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6):60-62.
[3]赖安夏.中职生自我认同感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以广西某中职学校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0(03):28-31+40.
[4]王小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5):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