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环

安徽省合肥市西安路学校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有效途径,阐述美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小学美术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策略和有效途径: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借助红色美术经典,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思政课程;开展策略;教学路径

正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主要渠道。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和政治素养能丰富美术课程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一、学美术教育中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 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有效性探讨
    立德树人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是中小学教学具体教育措施,作为一种承载人类思想文化的艺术形式,是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美育的关键领域美术学科坚持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使命外,还必须与德育相结合,美育的思维教育、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塑造他们的审美观念,引导他们的思想认识。因此,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政治信仰。

(二) 学美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种综合修养,它涵盖了思想、情感、文化、认知、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还需要在认知方面进行创新和创造。正是这种思想文化的深度,赋予了美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在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美术课程的教育资源,实现德育教学的学科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深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二、学美术开展思政课程的创新策略

(一)深入解析美术作品,塑造学生健康的价值观

学美术教育中,欣赏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和美学素养的关键途径。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通常可以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美术技法、情感表现、艺术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开展思政教育。例如,鉴赏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1979年),这幅画描绘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的形象,生动而传神的描绘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老农民经历了长时间的劳动。从创作时间来看,1979年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发展也比较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完成。农民父亲每天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为了一家老小操劳。通过这样的欣赏,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进而思考自己父母的辛苦,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和赞美《父亲》在情感表达上虽然含蓄,但非常厚重和有力。画面中的父亲没有丰富的表情,只是端着碗目视前方,嘴巴微张像是要微笑但嘴角还没上扬,又像要说话但仿佛有些犹豫。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农民父亲身上的淳朴、善良、坚韧和谦卑,晒得黑黝黝的皮肤更是带入了沧桑厚重的意味,让人看一眼就忍不住心中的情感波澜,引发共情体验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形式,其教育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在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国画、书法、建筑、年画、瓷器、刺绣、剪纸等,进行教学。这些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美术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国画为例,它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界画等类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入手,进行深入的鉴赏教育和解读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中华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感悟式鉴赏”时,可以通过鉴赏中国画的意境,让学生掌握感悟式鉴赏的方法。如《寒江独钓》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叶扁舟在大江茫茫中的景象,舟上有一位衣着朴素的垂钓者。画面中大量使用留白,既表现出江水的浩渺,同时也反衬出垂钓者的悠然自在,与此同时,留白也给了观赏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将情境相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诗意和氛围。在鉴赏这幅画作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悠闲,以及民族文化中对于大江大河的特殊情感,和一叶扁舟在诗词和画作中的“意象”。这样,学生才能对画作有更深刻的感受,从思想认知和情感上充分感受到画作之美,感悟到画作中的意境。

三) 借助红色美术经典,坚定学生的信仰

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关键元素和表达方式,红色美术在我国革命运动和反侵略压迫的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具备十分独特的时代特点和政治思想倾向。通过学习红色美术经典,学生能够继承和传播红色文化,坚定他们的信念,并培养优秀的品德。例如在《开国大典》油画的赏析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画面上人物的介绍,从他们的生平事迹,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以及在革命年代的艰辛历程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画作穿越回那个时代,倾听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的呐喊,见证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通过这类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今日和谐美满生活的难得,对革命先辈的付出和奉献心怀感激和敬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复兴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类红色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课外拓展,既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合肥市地方红色美术教育资源课程开发中,带领学生参观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欣赏胜利塔以五角星造型、渡江战役总前委群像,这些纪念设施之所以设立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渡江战役的主要决策地、总前委的办公地、大军的集结地以及安徽主战场和练兵场的所在地。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是以其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强渡江河进攻而载入史册的了解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打过长江去的英雄气概,了解广大支援前线的民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感悟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珍惜当下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感恩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学美术教育中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个人品质的时代需求。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术在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和文化素养教育中的重要性,抓住美术学科的内容和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的道德教育效果,为实现德育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郑新萍.将“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12)56-57

 

作者简介:徐环 1974.09  皖六安  本科 一级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