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 策略培养
正文
阅读能力是英语考试中重点考查的语言运用能力。历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内容与难度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日渐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扩大词汇量 强化语法知识
词汇是语言的心脏。词汇量的大小与阅读能力成正比。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识记课标中规定的词汇,并与学生一起探索省时、高效的记忆方法,如语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识记词汇不能只满足于课文中出现的词义、词性,还要把握词汇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特点,重视一词多义、熟词生义。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复合句,读者应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这会帮助理解长句。因此,我们平时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法结构体系,训练学生养成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阅读课是训练学生语法知识最理想的环境。但是,阅读课不能成为语法课,语法教学也不能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在特定的语篇当中去分析、理解。掌握语法,并能把自己的英语语法知识熟练地应用到英语阅读实践中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二、 重视语篇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重视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拥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课堂上时间有限,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课前的预习工作须扎实进行。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预习题。预习题主要分三种:
(1)温故知新式:例如在学习必修4 Unit 1Women of achievement 前,我们预先要求学生回忆、归纳以前课文上曾出现过的著名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色,这样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汲取新知识的渴望。
(2)障碍阅读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新授课文有生词呈现,正好可用作障碍阅读材料。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揣摩课文中心思想,划出生词,并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猜测词义。此时学生必然产生语言障碍。但经过训练,学生拿到一篇新材料,就不会不知所云、立刻知难而退,而是调动一切能力去阅读。
(3)开拓思维式:由于篇幅所限,每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只能是管中窥豹。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开拓、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2 巧妙导入,激活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力,乃是激活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图片、实物、动物、简笔画,也可利用电教手段如投影、录像、电脑,也可利用故事、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教学双边活动。
3 紧扣主旨,把握文脉
高考阅读理解越来越侧重对总体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段落理解的测试。因此我们在分析课文时应借鉴语文课的做法,即掌握文章主旨,并从结构上剖析文章,注重首尾句,归纳文章中心大意。切入文章时,首先应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经过这样长期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分析文章时通常依据其内在结构,根据时、地、人、事件发展的顺序将文章划分为几大块,并归纳出每一块的中心大意,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
4 侧重细节,注重推理
高考阅读理解题,常涉及针对细节语义的理解,考察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我们常常围绕课本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目的。细节理解题我们多采用True or False questions 或图表等形式来深化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为了提高判断推理能力,我们在分析每一篇文章时,均采用提问或选择题来诱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气、动机、态度。
5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学生在感知大量信息之后,还须加强训练来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储备。此时我们经常用复述的形式。复述可采用(1)key words 式;(2)问题式;(3)填空式;(4)变换人称式。
6 理解升华,提炼教育意义
最后一个环节往往为老师们所忽略,总以为英语课能让学生理解大意,做几道相关题目,便会收兵。实际上课文正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好题材,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能寓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于英语课堂上,就能使英语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并进而升华到思想教育的高度。我们通常采用学生讨论式,让学生在热烈讨论的气氛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真正得到教育。
三、 精选材料,训练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专项训练,熟悉各类题型
由于在高考中,推理判断、主旨大意、隐含意图题占较大比重,而且学生失分率较高,因此要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如推理判断题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它的命题方式。如在题干中常用 infer,suggest,imply 等词,然后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深入开拓文章的内容。而深层含义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也要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即考生还需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并注意培养敏锐的感觉和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
2 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1)在阅读的同时伴随唇读或朗读 (2)用笔点划;(3)逐词逐句翻译(4)见生词就查字典等不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默读和扫视等。同时在阅读每篇短文前,让学生先看1-2个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短文。这样既可节省大量时间,又可使他们在短文中及时发现所提的问题在文章中的确切位置,并可立即做出准确判断。有时句子较难、生词较多的地方,提问中并未问到,如果对这些花大量时间,往往白费力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做题的原因。
3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1)略读:即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能力。
(2)跳读:即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即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注意处理语言点,注意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以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
(4)推读:即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及生词词义。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能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5)概读:即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阅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并进而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取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并寻找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欧焕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5.
[2]陈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2(33):23-25.
[3]文红梅. 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