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邮编:730070

摘要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科目,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运算、解决问题的训练。而“数学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从课本或题目中挖掘出重要的知识,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在给学生们的数学阅读课上,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与他们的真实情况相联系,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同时,还应该用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指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数学素养

正文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在小学阶段,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随着新一轮新课改,许多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认识到了在小学生中开展学生的数学阅读教学,并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各院校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地探讨这一人才的培养方法。其次,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渗透文化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有些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的训练,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强调了对计算和概念的阐述,却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无法进行高效的阅读和领悟,从而使他们很难真正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其次,目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依然是以文本和符号为主,缺少了丰富的画面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缺少实践和运用的机会。第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课本的数量很多,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要面对很大的教育负担,这就造成了老师们在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习基本知识和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制约了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阅读抱着一种负面的心态,觉得这些知识很枯燥,很难懂,因此失去了对数学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不利于他们的数学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数学阅读能力分类

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数学转换类,第二类是问题解决类,第三类是获得性知识。拿语言转换来说,语言转换能力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语言符号化能力,符号语言文字化能力和图形语言转换能力,即,要把一个数学符号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或者把题目和课本里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相应的数学符号语言,同时还要把一些图像语言如函数图像和多边形之类的图像语言转换成一种数学语言或者是已有的信息。拿问题解决的例子来说,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给定的数学条件,并且能够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信息获得为例子,信息获得能力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从问题中的已知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资料,同时也要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一些数学提示,与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相联系,来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改变数学的角度

语言转换中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要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进行科学、合理转换。就拿文字语言符号的转换能力来说,在过去,中国的数学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以文字为基础的,现在的时代,如果要学会有关的知识,就必须把这些文字的知识转换成一些数学的符号,以便进行理解和操作。比如《九章算术》里的勾股定理,用的是古代汉语,这就要求同学们把有关的知识用数字表示出来。

这种方法对现行的数学教科书和有关的问题也是有效的。比如,在试题中给出了一个长方形的长度、宽度为多少公分,这时,同学们应该把它们转换为诸如 A、 B、 C之类的数学符号,然后用相应的运算来解决。

以象征语言表达能力为例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数学符号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了解,所以,把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不仅是一个对数学知识进行发掘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进行逻辑推断的过程。

就拿图形语言的转换来说,图形的意思就是要让学生把几何图形、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图形信息转换成书面或象征的语言。就拿三角形来说,任何一种三角形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边角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依据问题中给出的关系,对其进行解析,并与相应的数字进行运算。

 

 获得资料的角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为对重要的信息的抽取和对数学知识的检索。例如,核心资讯抽取的能力,是同学们在答题时,最重要的就是撷取题目中的重点资讯,并将其应用到下一步的解答当中。就拿一个笼子里的鸡兔儿来说吧。鸡兔共笼这一道题目不管有几只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鸡爪的数目要比兔爪的数目多出一倍,而鸡、兔却只有一个脑袋。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问题求解时,必须先了解以上两个已知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关键信息的抽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有很好的关键信息抽取能力,他就可以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中,迅速地掌握问题的答案,然后用一个假设的方法来获得最后的答案,从而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

三、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预设数学阅读材料

在每一次备课时,老师都要对这门课的内容有没有包含与数学阅读有关的东西,它能不能让孩子们的阅读技能得到提升,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关于学习数学阅读能力的知识。

在此过程中,也要对课程的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数学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数学阅读”的目标定位在“提升”和“数学思考”两个方面。在实践中,给学生以足够的数学素材时,要以自主思维、协作探索为主。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团体,然后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给他们提出一些困难程度不一的课程,而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来提前了解有关的内容,并且试图建立一个符合问题干的数学知识架构。如果有一些同学还在学习上有问题,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在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的思考下,来解答有关的数学问题,老师们也会给他们一些正确的解答方式。

加强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有很多方法,老师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学习途径,也可以把自己的课堂装饰起来,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本质上讲,老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为自己的孩子们设计合适的课程。比如,老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数学阅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阅读教学。

针对生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老师除了要给学生们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控。例如,当老师给学生提出与数学阅读有关的问题时,如果他们因为自己的阅读水平不高而产生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地抓住这种情况。尽管有些同学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他们仍然会遇到一些不能快速地理解重点内容的问题。因此,老师应该对他们最近的作业和课堂状况进行关注,来判断这个同学是否是由于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好,或者是没有发现如何提升自己的关键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指明新的方向。

加强课前复习指导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只有四十分钟,而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十分钟的教学对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老师要在休息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同学们必须先对数学读物进行预习,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课堂进行时向老师请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有问题来学习,从而大幅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也可以节省一些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如果学生们对这门课还有疑问,可以在下课后向老师请教。

对于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同学,该方法可以节省一些上课的时间,作为一种附加练习,从而改善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老师还可以指导他们有问题地进行,避免这种同学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出现恐惧情绪。另外,老师也应该知道,对于那些有良好的学习成绩的同学,应该在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结束之后,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所掌握的一些好的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一起成长。

课外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提高数学课堂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从教学内容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辅助指导。在课外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挖掘出各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东西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相融合,从而使他们的数学阅读技能得到提升。

 

结语:

总结起来,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语言转换、问题解决还是信息获得等领域,都必须让老师们能够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从而让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学锐.对“数学好玩”的追问与思考:对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刘坚教授[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6):10-12.

[2]平国强.拓展性课程的内容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7(4):16-19.

[3]韦力慧.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9):58-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