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土资源;幼儿园;劳动教育
正文
引言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下,劳动教育也成为幼儿园教育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助推幼儿体格、智慧及道德完善,本质上属于育人工作重要内容,有效助推幼儿全面发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热爱劳动等一系列积极情感,还能拓展幼儿园劳动教育渠道,为幼儿提供积累劳动经验、劳动技能的机会,以此来更好地助力于幼儿热爱劳动、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从而切实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为此,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也成为幼儿教师思考要点,而笔者也就此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
就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来看,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于乡土资源认识明显不足,也忽视了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促使大量乡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制约了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1]。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则能改进上述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效果。首先,乡土资源大多是幼儿生活当地的资源,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在实施时,若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就能在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其次,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体验及实践的过程中,有效传承及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毕竟乡土资源本就涉及到了当地社会自然资源、民俗民风等,是助力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 利用种植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劳动工具
在劳动教育广受重视的环境下,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也有设置种植园地,主张幼儿要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在种植实践中体验劳动及收获的喜悦。为此,要想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春耕秋种来强化对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具体而言,在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展开劳动教育时,幼师可以利用种植活动来强化幼儿对于劳动工具的认识。例如,在种植园地中,对于地里的野草,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拔野草,还可以针对幼儿这么辛苦、艰难的劳动体验让幼儿思考下:“小朋友们,我们的力气不够,可以借助工具来拔草吗?如果可以应该用什么工具呢?”借此来有效引出“铁锹”,然后再为幼儿提供铁锹,同时为学生演示铁锹使用的方式,这样幼儿就能在种植活动中对劳动工具形成有效认识,同时还能真正参与到幼儿园劳动实践中[2]。
(二) 走进农家田野,训练幼儿劳动技能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不少家庭生活环境也有所提升,这促使学生接触劳动的机会也逐渐减少,不少幼儿在生活中没有掌握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不利于幼儿良好劳动习惯养成。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来锻炼幼儿劳动技能,即在充足的乡土资源支撑下,组织幼儿走进农家田野,在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阵地的同时,有效训练幼儿劳动技能。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当地农家资源,组织幼儿深入农家田野教导他们耕种、插秧,亦或者是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为幼儿设计一个五人为一组“播种比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提前准备好两袋麦子的种子、每五人一碗种子,然后再为幼儿详细讲解播种顺序、方法及技巧,此后再开展播种比赛,这样幼儿自然能够在农家田野实操中训练自身劳动技能,真正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
(三) 利用民间艺术,强化幼儿动手能力
乡土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同时还涉及到了人文历史资源、社会发展资源,而在这其中民间艺术就是极具特色的乡土资源文化,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在开展时,若能有效利用民间艺术,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体验活动,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及劳动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从而切实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以山东地区为例,“剪纸”可谓是传统民间艺术重要构成,具有较为浓厚的乡土气息及民俗特色,而其剪纸图案大多是以吉祥如意、福寿喜庆为主题,表达了山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及祝福[3]。鉴于此,当地幼儿园即可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有效利用“剪纸”这一民间艺术,通过开展剪纸比赛来有效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有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别样的劳动体验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及民间艺术魅力,在优化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助力于幼儿审美情趣及创造力提升,同时还能无形中助力于传统艺术发展。
(四) 深挖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游戏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想有效开展,其关键还是在于满足幼儿学习需求,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轻松、自由的劳动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及参与自觉性。乡土资源本就十分丰富,要想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教师在教育期间还需深挖乡土资源,借助乡土资源来为幼儿开展趣味性较强的劳动游戏活动,这能提升劳动教育趣味性,有效助推幼儿在劳动游戏中强化自身劳动认识及乡土情怀,从而切实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例如,为了能够让幼儿参与到“扫地”这一劳动中,教师即可为幼儿设计一个“捕鱼游戏”,游戏实施过程中让几个幼儿各自拿着一把扫把,然后横着排成一排,一起向前扫,一边扫一边喊着:“不让一条小鱼(纸屑、垃圾)漏网”,这样幼儿就能在劳动游戏体验中掌握扫地这一劳动技能。
(五) 家园共育,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要想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幼儿园还需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将劳动教育从园内拓展延伸到幼儿家庭,这不仅能够强化幼儿劳动意识,还能有效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让其在长时间坚持中得以维持这一良好劳动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其改变以往局限于扫地、洗碗等单一的劳动形式,引导其在家庭劳动活动开展时有效利用乡土资源,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家园共育效果。例如,幼儿家长可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主体性的亲子劳动游戏,借助斗鸡游戏、洋画片游戏、老鼠十八洞、老鹰叼小鸡等传统民间游戏来拓展劳动游戏方式,这样就能在劳动教育的同时强化幼儿对于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4]。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丰富的乡土资源能够为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幼儿园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乡土资源,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来将幼儿园劳动教育融入到其日常生活及学习中,这样就能在拓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同时,有效强化幼儿劳动意识,从而真正有效引导幼儿自觉、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以此来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有效助推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文颖.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 2022(1):22-25.
[2]周志芳.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宝贵资源[J].文理导航,2014(5):76-76.
[3]王淑芸.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下开发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J].亚太教育, 2021(19):2.
[4]杨霄松,冯建强.巧辟劳动实践基地 拓宽课程实施渠道[J].新课程:综合版, 20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