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杜昆明

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中心小学

摘要

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应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相应的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用自己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妥善地处理相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推动科学实验的进行,使得学生能够享受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正文


        对于学生的科学实验学习来说,他们常常会通过记忆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原理等内容的方式,完成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以应用考试题目。但是如果考试题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学生应用灵活的思维对其进行解决时,学生常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项目化学习的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一、以提问的方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漫无目的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并不明确自己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因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够有效推进科学实验的进行。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推进项目化科学实验的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实现同教师的互动,并且能够在问题的辅助下,实现对于问题层层深入地探究,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项目化科学实验成效,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对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进而能够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
       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过程中,完成相应的项目化学习任务,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效果是相对有利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二、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
        对于学生的项目化科学实验学习来说,学生并不能够搭建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而这对于提高科学实验的效果是相对不利的。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应用一些生活素材,对相应的科学实验原理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可以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以更为灵活的思维,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如何从小事做起,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能够有意识地搭建生活素材与科学实验的联系,并且能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进程,使得学生能够享受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并且能够对自己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同时,当学生需要完成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应用自己的,有关水资源的生活素材,尝试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自己能够应用更为灵活的思维,完成相应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取得更为丰硕的学习成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三、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
        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来说,他们常常会采用独自思考问题的方式,对科学学习问题进行解决,因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够切实地借助科学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的进程,鼓励学生能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能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配合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围绕着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小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以更为良好的心态,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把握教材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每一门学科的设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科学是课程中的核心学科,科学课程的设置,是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扩展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能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对事物的好奇心。此外,它能使学生了解和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接触科学,学习科学,利用科学,讨论科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他们自己现在的或者是未来的生活、发展方向乃至影响世界的未来。因此,学校首先要重视科学课程,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要做到公平合理,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能服务于科学课程,让科学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实施科学课程教学,及时地给予科学教师相应的课程提升培训,让科学老师以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去教授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们提高科学素养。

  作为科学课程的授课老师,也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培养目标,严格实施科学课程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从根本上重视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们的兴趣点为出发点,以学生们的年龄特点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学生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参与科学实验,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加大教学资源配比,让科学课程教学顺利开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科学教育教学方面,也是如此。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无法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大伸拳脚,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们靠着想象力,在科学理论知识中漫天神游地想象,实际的实验过程一看而过,学生们只是在看老师怎么操作,实验的结果也只是听老师讲解而已,而并没有充足的条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参与实验的过程,学生们并不能完全地理解和消化科学实验的全部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何谈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何谈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的学校是经费不足,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有的学校是担心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因此在科学实验的投入中,便相应地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投入。不管怎么说,农村学校跟城乡学校之间在科学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学资源配比不足,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科学教学质量也只能是大打折扣。学校要想办法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科学课程教育资源的投入,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开展,让学生们能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优化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科学课程,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观察事物的变化的学科。科学课程,将平时学生们轻易忽略的事物,拿到课堂中去分析研究,重新认识,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在特定环境中的变化,通过科学实验,向学生们展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起事物变化的因素等等。让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变化,用质疑的心态去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用不满足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学生们以往都没有仔细观察或者是研究过这些问题,当学生们具有了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以后,这些困扰学生们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而会变成学生们参与观察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这些科学资源是农村学生普遍能得到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科学教学的开展中,科学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身边的、生活中的、易获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积极地同教师进行互动,对自己问题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尝试对问题进行解决,积极主动地将科学实验同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推动项目化科学实验,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倪方军.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6):11-12.
    [2]施胜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24):111-112+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