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中实施麻醉管理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罗春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5140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中实施麻醉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以双盲法分入2组,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在麻醉复苏中实施麻醉管理。对比两组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以及手术结束时、苏醒期的生命体征。结果:对比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均为P>0.05;苏醒期再次进行对比,两组均有变化,并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组小,P<0.05。研究组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苏醒室停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的Steward苏醒评分与对照组相近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中实施麻醉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还能加快患者苏醒速度并提高苏醒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手术;麻醉复苏;麻醉管理;实施效果

正文


高血压是三大慢性病之一,其不仅可对血管等组织造成损伤,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将有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1]。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也会对手术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硬化,对大脑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对手术患者的术后苏醒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在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增加其术后苏醒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2-3]。因此,临床需要为高血压手术患者做好麻醉苏醒管理。本文选择20224月到20244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试分析复苏期麻醉管理的实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24月到20244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以双盲法分入2组,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7~95岁,均值为(71.55±4.87)岁;高血压病程3~15年,均值为(9.17±1.13)年。研究组: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48~94岁,均值为(71.58±4.84)岁;高血压病程2~16年,均值为(9.14±1.16)年。比较以上数据,P均>0.05,可进行两组间的对比。

入选标准:(1)比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4],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2满足手术的治疗指征,无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3)患者资料齐全。(4)已提前告知患者整个研究方案,并且患者自愿参与研究。(5)本次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剔除标准:(1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手术者。(2)视听能力异常者。(3)患有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4)缺乏良好依从性者。(5)存在精神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控制血压,予以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做好禁食禁饮、消毒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全程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尽可能加快手术效率,以减轻对患者机体的负担。术后将患者送入苏醒室观察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待患者苏醒后转运回病房,继续监测生命体征,予以降压治疗。

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在麻醉复苏中实施麻醉管理,由科室内医护人员组成麻醉管理小组,护士长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工作任务分配,同事各护理人人员细化本职工作细则,切实落实相关管理措施①手术结束前提前通知苏醒室留出空位,术毕手术室医护人员在3分钟内将患者转移到苏醒室中进行观察。苏醒室中除了需配备呼吸机和心电监护设备,还应该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和物品。②定时以Steward苏醒评分进行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从苏醒室转出至病房的标准,4分及以上者可转出,4分以下者继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定时进行评估,若评分降低则酌情转送到ICU中加强监护,若评分升高到4分及以上则安排转出。③对于恢复意识清醒的患者,关注其情绪变化并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安抚,以免情绪激动导致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意识未恢复清醒的患者,做好气道护理,清理呼吸道,保证呼吸通畅,以免发生窒息等并发症。④术后患者血压通常会逐渐升高,因此应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在其血压过高时及时处理。为疼痛剧烈者采取镇痛镇静处理,以免疼痛过于严重,导致血压升高。

1.3评估指标

1)手术结束时和苏醒期的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

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包括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度、肢体活动度三个维度,在清醒程度维度中,对刺激无反应计0分,对刺激有反应计1分,完全清醒计2分;在呼吸道通畅度维度中,无自主呼吸计0分,有自主呼吸计1分,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呼吸计2分;在肢体活动度维度中,完全无法活动计0分,部分肢体可以活动计1分,所有肢体均可自主活动计2分,计算总分,苏醒室内留观患者需达到4分才能从苏醒室中转入病房[5]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量数据x(_)±s”呈正态分布,检验t值,计数数据“n(%)”检验卡方值。差异若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手术结束时和苏醒期的生命体征

见表1对比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均为P0.05;苏醒期再次进行对比,两组均有变化,并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组小,P0.05

1手术结束时和苏醒期的生命体征对比c-±s

分组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

手术结束

苏醒期

手术结束

苏醒期

手术结束

苏醒期

研究组(n=20

103.48±8.29

96.08±6.35

78.43±2.27

81.26±3.18

99.46±0.54

96.82±0.31

对照组(n=20

103.,06±8.17

82.47±4.75

78.24±2.52

92.34±4.71

99.38±0.56

90.04±0.13

t

0.161

7.675

0.251

8.719

0.460

90.200

P

0.873

0.000

0.804

0.000

0.648

0.000

注:手术结束时和苏醒期进行对比,均为*P0.05

2.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

见表2研究组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的Steward苏醒评分与对照组相近但无明显差异,P0.05,。

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的对比c-±s

分组

气管导管拔除时间(min

Steward苏醒评分(分)

苏醒室停留时间(min

研究组(n=20

14.36±1.47

6.02±1.03

20.78±1.87

对照组(n=20

30.41±3.88

6.05±1.08

40.59±3.91

c2

17.299

0.090

20.441

P

0.000

0.929

0.000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面临的风险要比非高血压患者更高。首先,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这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波动较大,手术麻醉时血压难以控制,这会增加出血风险;并且,血压过高则可能使止血变得困难,而血压过低则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从而造成器官损伤;此外,高血压会影响麻醉效果,高血压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更敏感,这会给麻醉管理带来挑战;最后,受术后疼痛和恐惧紧张情绪的影响,患者交感神经更加兴奋,将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无疑会导致恢复过程变得更加艰难[6-8]。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控制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水平,因此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苏醒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而研究组加行的苏醒期麻醉管理做到了个性化与针对性,其不仅兼顾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整体变化,还能予以患者更加规范化的麻醉护理,其不仅具有专业化的团队和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水平,还能提前做好苏醒室的环境护理和物品设备管理,使得患者在苏醒室期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其使用Steward苏醒评分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估,可以确保患者苏醒状况的良好;此外,其针对不同意识状态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可以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后,其通过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避免了疼痛和负性情绪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同样可以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9-11]。见结果,研究组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但苏醒期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幅度均比对照组小P0.05),可见苏醒期麻醉管理可以给高血压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稳定性和苏醒速度都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对比曾燕云[12]报告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变化更小的心率等生命体征(P0.05),与本文相关指标有一致的趋势。

综上,临床应为高血压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麻醉管理,以减少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缩短其术后苏醒时间,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肖琳,黄莉,刘珍.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20,41(02):498-499.

[2]洪婷婷,王欠.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6):61-63.

[3]王海静.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2,30(11):170-173.

[4]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03):209-220.

[5]邱蓓瑄,阮瑜.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苏醒期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2):33-35.

[6]陈燕.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0):32-35.

[7]何政国,阮瑜.快速康复理论对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8):40-42.

[8]田津泽,邵春雪.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8):35-38.

[9]蔡素清,林贞.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3):121-123+132.

[10]徐保军,肖平侠.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248-250.

[11]李志锟,沈丹萍.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0):102-104.

[12]曾燕云,许惠春.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2):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