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护理质量
正文
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入院后发生所发生的感染,可能是因在医院中的治疗、诊断、手术、护理等操作,或者由于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所致,如果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存在感染或处于感染的潜伏期不在此范围内[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组织器官会逐渐退化,同时伴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加之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降低,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不但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负担,甚至会引起护患纠纷事件,对患者个人以及医院的危害性很大[2]。在医院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护理管理尤为重要[3]。为此,选择20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3年1月-2024年1月20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两组,各104例,对照组男54例,女50例;年龄62-80岁,平均(74.19±4.39)岁。观察组男55例,女49例;年龄61-82岁,平均(74.56±4.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另外,在患者参与研究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了研究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益处,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病情较为稳定;(2)各项资料齐全;(3)意识清醒;(4)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2)患有复杂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3)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4)听力丧失;(5)转院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做好病室环境的管理,定期对床栏、地面等高频接触面进行严格消毒,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和被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合理调节室内的温湿度[4]。
观察组应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为了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组建了一个由护士长与多名护士共同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同时注重对小组成员进行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统一安排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工作。(2)完善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强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等[5],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持续改进消毒管理流程。(3)患者方面的护理管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教育,解释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如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患者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醒患者不要随意串病房,同时,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以减少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带入,鉴于老年患者接收新知识能力差,针对重点知识要反复讲解或借助视频等形式,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配合感染控制工作。(4)临床护理方面的管理。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如果条件许可,适当将床头抬高,并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每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或拍打背部。注意口腔的清洁,合理选用漱口液,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皮肤管理,使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每日为患者擦拭2次,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保持床单元的清洁、无食物残渣、纸屑等物品,因出汗或排尿导致床单、被罩等物品被浸湿,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妥善固定好导尿管,避免发生扭曲折叠,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提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医疗活动方面.严格做好病房消毒工作,按时使用循环风消毒机器置换病房的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若患者出现感染,做好隔离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基础,合理地选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出现。同时,要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个体化的用药计划。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应认真洗手,佩戴口罩,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棉签等医疗用品进行分类收集,并妥善处理。(6)积极治疗原发病。住院期间积极治疗老年患者基础疾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给予其营养补充,提供多样化的营养食物,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尽早出院,减少感染风险[6]。
1.3评价标准
1.3.1比较患者感染认知度的数据患者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评分,分值与患者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成正比相关。
1.3.2比较两组患者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
1.3.3由患者评估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对应分值分别是>90分、70-90分、<70分。
1.3.4围绕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三个方面评估护理质量,分值与护理质量成正比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3.0处理数据,X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计量资料采取(±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情况分析
护理前,两组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情况(±s,分)
组别(例数) | 卫生顺从性 | 感染认知度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104) | 69.63±6.94 | 78.42±7.42 | 60.73±6.83 | 67.52±7.02 |
观察组(n=104) | 69.65±6.95 | 96.12±8.35 | 60.53±6.74 | 90.24±8.25 |
t | 0.103 | 17.722 | 0.084 | 15.82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感染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n(%)]
组别(例数) | 内分泌系统 |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104) | 6 | 4 | 6 | 16(15.38) |
观察组(n=104) | 1 | 0 | 2 | 3(2.88) |
t | 7.581 | |||
P | <0.05 |
2.3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分组(例数) | 十分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104) | 39 | 50 | 15 | 89(85.58) |
观察组(n=104) | 49 | 53 | 2 | 102(98.08) |
X2 | 9.284 | |||
P | <0.05 |
2.4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对比两组护理质量(±s,分)
分组(例数) | 无菌操作 | 消毒灭菌 | 医疗废物处理 |
对照组(n=104) | 85.63±0.65 | 82.47±0.18 | 84.39±0.15 |
观察组(n=104) | 96.52±0.52 | 95.12±0.07 | 96.66±0.23 |
t | 16.381 | 11.284 | 18.385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与年轻患者相比较,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更高,并且与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正比相关,老年患者的感染部位广泛,具体涵盖了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7]。一般来讲,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因素。随着老年人的衰老,身体的组织、器官发生了退化,身体的免疫力和防御能力下降,加之病人的身体反应迟钝,没有典型的症状,很难被发现,因此病情很重。②基础疾病。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他们的免疫力会显著降低,而且有些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身体的营养状态不佳,因此,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更大。③药物因素。因疾病原因,患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8],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会引起耐药性,从而使体内致病菌大量增殖,造成双重感染。④住院时间。住院时间长短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接触医院环境中潜在病原体的机会增加。研究表明[9],住院天数大于30日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高于住院天数20天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高龄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和修复能力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差、并伴有多种疾病有关。另外,探视人员过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患者在医院待的时间越长,出现焦虑、烦躁、绝望等负面情绪,增加精神方面的压力,进而引发感染。⑤侵袭性操作。在临床上气管切开、反复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可破坏机体的免疫屏障及呼吸道黏膜屏障,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另外,留置导尿管会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标准,可能会导致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泌尿道呼吸道中定植,造成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防感染意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其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医院感染的控制,得到患者的认可与满意[10]。
本次研究中实施的护理管理模式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较低。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例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以及防控技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加强病区管理等措施,发现医院感染风险问题,并及时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另外,观察组患者感染认知度与卫生顺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感染认知度,严格遵照医嘱做好个人卫生。究其缘由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普及,强调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观察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护理干预管理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保护患者的隐私,从而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可以增强患者认知,提高其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崔艳,邵萍,周洋.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防控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22,22(22):1978-1980.
[2] 白雪.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0):55-56.
[3] 赵宜男.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145-146.
[4] 张洁.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3):165-166.
[5] 马黎黎.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33.
[6] 段素芳,厉娜.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171.
[7] 江美洁.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研究进展及护理对策[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242.
[8] 汤秀梅.观察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178.
[9] 杨秀玲.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9):68-69.
[10] 戴兴芹,陈爱芬,郑丹.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