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孙娜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内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组,参考组(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44例),实验组(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模式,44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2h、4h、6h、12h的术侧肢体疼痛程度(VAS评分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境状态变化情况(BPOMS量表)和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侧肢体在术后第2h、4h、6h、12h的VAS评分分别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乏-惰性、愤怒-敌意、困惑-迷茫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且有力-好动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护理期间试验组的并发症情况(尿潴留、穿刺点出血、术侧手指肿胀、腰背疼痛)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与心境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精细化护理;心境状态

正文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场所,心血管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实际应用期间因手术过程复杂,故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1]。围术期护理,即从患者入院准备手术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效果与术后康复速度[2]。有研究提出,精细化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3]。精细化护理的核心在于“精细”,即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个性化的护理[4]。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这一理念贯穿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5]。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内接受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8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参考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44例,男女分别为23例(52.27%)、21例(47.73%),患者年龄范围3577岁(62.13±5.74],验组采用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模式[44例,男24例(54.55%)、女20例(45.45%),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年龄者78岁,平均62.53±5.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入组者均行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方案;(2)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护理操作者;(3)术中均采取“经右侧桡动脉穿刺入路”者;(4)均为折期手术;(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6)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1)病情危急或急诊途径入院者;(2)有手指/手臂畸形、肿胀或外伤病史;(3)术前出现前壁皮肤严重感染或破溃者;(4)术前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者;(5)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者;(6)对护理操作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参考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法,包括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事项,术中监测病情情况,术后给予常规医嘱护理干预和相关康复指导等。

验组采用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1)术前1d,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与肾功等,并遵医嘱内容协助患者完成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检查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完整度,观察其是否出现皮肤破溃、感染等情况,若有及时告知医生;指导并叮嘱患者术前的4-6h内禁食禁饮;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沟通,采用视频、科普手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完整流程安排,以及患者在围术期需要格外注意的护理事项,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础环境、医院制度及医护人员情况,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减轻陌生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和排便的练习,在进入手术室前与患者确认是否排空膀胱;向患者讲述成功手术案例,并叮嘱患者家属与患者正确沟通,分散患者对手术过度的关注力。(2)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反复与手术主导医生及麻醉医生核对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协助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调整手术室内的温度23-25℃)和湿度55%-60%,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因低体温而出现并发症协助医生进行介入导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导管,并由数字剪影进行辅助在介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匀速、缓慢、规范地操作,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术后记录手术用时,在麻醉复苏室观察患者30min后无异常将其送回病房观察。(3)术后:进行24h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严格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或者胸痛的症状,观察穿刺点为主是否出血、渗血、血肿情况或倾向,术侧手指关节的活动状态,手臂或手指有无肿胀或疼痛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术后借助体位垫将患者术侧的肢体抬高30°,在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转换体位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术后结合患者饮食偏好为其制定整体偏清淡且易消化的进食计划,叮嘱患者选择少食多餐进食原则;鼓励患者多喝水,术后8h内饮水2000ml预防脱水风险;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深呼吸等,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同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4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复查时间等,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1.3 疗效标准

1)采用VAS疼痛评估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术侧肢体在术后第2h、4h、6h、12h的疼痛程度,0-10分,7分疼痛度为重度3分疼痛度较轻,3-7分疼痛程度中度。

2)使用BPOMS量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4周后的心境状态变化情况,量表共有6个维度,分为5个负性评分维度(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乏-惰性、愤怒-敌意、困惑-迷茫)1个正性评分维度(有力-好动),均采用1-5分评分法。

3)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4周期间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尿潴留、穿刺点出血、术侧手指肿胀、腰背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特点的计量资料用)表示,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同时采用χ2检验,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术侧肢体疼痛度

验组患者术侧肢体VAS评分在术后2h(6.59±2.31分)、第4h(5.28±1.47分)、第6h(4.33±1.29分)、第12h(3.01±1.08分)分别低于参考组第2h(7.85±2.26分)、第4h(6.53±1.56分)、第6h(5.47±1.22分)、第12h(3.89±1.25分)。对比结果:第2ht=2.586P=0.011、第4ht=3.868P=0.001、第6ht=4.259P=0.001、第12ht=3.530P=0.001),均统计差异。

2.2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境状态评分

验组患者的紧张-焦虑(6.23±1.46分)、抑郁-沮丧5.78±1.59分)、疲乏-惰性7.13±1.88分)、愤怒-敌意(6.03±1.43分)、困惑-迷茫(6.78±1.59分)分别低于参考组紧张-焦虑9.52±2.01分)、抑郁-沮丧8.96±1.77分)、疲乏-惰性7.98±2.03分)、愤怒-敌意(7.21±1.63分)、困惑-迷茫(7.74±1.42分),且试验组的有力-好动评分7.43±1.45分)高于参考组有力-好动6.35±1.36分)。对比结果:紧张-焦虑t=8.785P=0.001、抑郁-沮丧t=8.866P=0.001、疲乏-惰性t=2.038P=0.045愤怒-敌意t=3.610P=0.001、困惑-迷茫t=2.987P=0.004)、有力-好动t=3.604P=0.001),均统计差异。

2.3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例,腰背疼痛1例)低于参考组13.64%6/44例,尿潴留、穿刺点出血各1例,术侧手指肿胀与腰背疼痛各2例),χ2=3.880P=0.049)有统计差异。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更与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精细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逐渐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强调细节、注重个体差异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促进患者康复[6]验组患者在术后第2h4h6h12hVAS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心血管介入手术属于有创手术,患者术侧肢体会因手术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精细化护理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合理的药物使用、疼痛评估及调整护理措施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7]。在BPOMS量表评估下,验组患者的心境状态评分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细化护理要求护士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术后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坦然接受治疗,主动配合护理[8-9]护理期间,试验组的并发症情况少于参考组P0.05。心血管介入手术后患者存在出血、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风险,而在精细化护理模式管理下,护理人员在围术期护理中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活动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有效进行康复护理,从而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对于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张吉.护理风险管理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0):4-6+19.

[2]杨晓慧.心血管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0):119-121+109.

[3]闻钰.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21,6(11):185-187+191.

[4]王利丹.精细化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压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11):123-125+149.

[5]赵林.临床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0):184-186.

[6]任鲜华,冯锐,张凤英,.肝癌介入导管室应用精细化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08):169-172.

[7]郑礼帆,甘海波.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82-84.

[8]郁蕾,于晓,张仝.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01):71-72.

[9]潘津津.心血管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3):136-137.

[10]刘美红.风险管理联合细节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23,36(05):1222-1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