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综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联合应用
正文
高热惊厥,作为儿科和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好发于婴幼儿群体。在感染和高热状态下,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阵挛、强直性抽动,同时伴有双眼斜视、上翻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1]。由于其发病急骤且易反复,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损伤,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治疗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迅速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患儿的年龄小、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单纯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最佳效果。此时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协助医师更好地控制病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临床依从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其中综合护理是指将多种护理手段有机结合,以全面、系统地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而心理干预则作为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方式,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2]。且相关研究指出,心理干预在缓解患儿负面情绪、提高临床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心理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2.07月至2023.07月期间,实验对象为7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法分为2组,每组例数为39例。研究组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0.5岁至9岁,平均(5.36±0.28)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1岁-8岁,平均(5.88±0.42)岁。对比两组的各项信息,P>0.05。此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2);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的全部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意加入此次研究;(3)患儿意识清楚;(4)患儿非过敏体质。排除标准:(1)心脏、肝脏等脏器功能存在严重损伤者;(2)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者;(3)有癫痫或颅内感染者;(4)治疗期间病情恶化者;(5)治疗中途转院或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本次实验采取分组对比方式进行,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各项检查,以确保病因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明,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对照组为综合护理,首先,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迅速采取措施,消除病因,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对抗感染、使用解热剂降低体温等。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确保患儿的身体机能得以维持。并关注患儿惊厥的持续时间和发生次数,通过这些数据的监测和记录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等护理措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采取合适的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两种体位都能使患儿的呼吸道保持相对直线,有利于气体的顺畅流通。注意去除患儿颈部的衣物,以避免衣物过紧或压迫到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定期使用棉签或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患儿的口鼻,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另外,如果患儿出现牙关紧闭的情况,我们应及时使用开口器或舌压板等工具,避免患儿因咬伤舌头而引发的疼痛或出血等问题。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特别关注舌后坠的情况。舌后坠是指舌头向后移动并阻塞呼吸道的现象,这在某些患儿中较为常见。一旦发现舌后坠,我们应迅速使用舌钳等工具将舌头拉出,避免其阻塞呼吸道,影响患儿的呼吸。再者,当患儿惊厥发作时,应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在呼吸管理的基础上,持续给氧以维持患儿的正常呼吸功能。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迅速给予急救药物。在处理惊厥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神志和生命体征变化。最后,饮食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饮食方案。在饮食中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患儿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食欲较差的患儿,我们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以减轻患儿的消化负担。且存在恶心、呕吐症状的患儿,应暂时停止进食,以免加重症状。
研究组在实施综合护理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步骤如下:首先,认知干预是心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特点使得患儿及家属往往对此感到恐慌和不安。因此,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儿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3]。医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如观看视频、发放知识手册、开展健康讲座等。这些宣教内容应涵盖高热惊厥的病因、症状、危害和防治方法,使患儿及家属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应介绍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如何识别惊厥征兆以及采取何种急救方法等。这些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患儿及家属更好地应对高热惊厥,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其次,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进行交流,保持亲切态度。通过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和肢体语言,来帮助患儿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减轻陌生感[4]。此外,医院还可以使用较为可爱的图片、玩具等物品对病房进行合理装饰,以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氛围。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后,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儿的心理变化。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通过情感疏导、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缓解。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两组依存性:分为十分依存(患儿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一切指令)、基本依存(部分指令需要护理人员作详细说明后方能遵循)、不依存(患儿反抗意识极强,不愿配合)三档。
1.3.2记录两组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基准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1.3.3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惊厥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
1.3.4心理状态:评估标准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A量表以7分为界,HAMD以8分为界,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t的作用: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的作用: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儿依存性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关于患儿依存性,研究组十分依存28人,基本依存11人,占92.31%;对照组十分依存17人,基本依存12人,占74.36%。对比可知,研究组的依存性更高(X2=6.4476,P<0.05)。
2.2患儿睡眠质量分析
关于睡眠质量,研究组的数据(3.34±1.14)分,对照组的数据(6.31±2.65)分。对比可知,研究组组的睡眠质量更好(t=10.1252,P<0.05)。
2.3患儿临床指标分析
关于临床指标,研究组的数据和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如表1。
表1: 临床指标评估结果表 (分, | |||
组别 | 惊厥消失时间(h) | 高热消退时间(h)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n=39) | 6.98±1.87 | 26.56±1.09 | 5.82±1.09 |
研究组(n=39) | 4.55±1.94 | 22.52±1.33 | 4.12±0.98 |
t | 3.565 | 3.991 | 3.268 |
p | <0.05 | <0.05 | <0.05 |
2.4患儿心理状态分析
干预后,两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评价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的差异( | ||||
组别 | HAMA评分 | HAMD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39) | 13.35±3.68 | 8.35±1.65 | 14.65±3.09 | 9.64±1.16 |
研究组(n=39) | 13.84±3.85 | 6.22±2.02 | 14.86±3.11 | 7.35±2.04 |
t | 0.431 | 5.778 | 0.187 | 5.343 |
p | 0.673 | 0.000 | 0.795 | 0.000 |
3.讨论
现阶段,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症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中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来控制病情,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其中有效降温是首要任务。在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联合使用药物和物理方法,迅速将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减轻病情[5]。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反馈给医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除此以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还包括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由于患儿病情危急,家属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帮助他们了解患儿的详细情况,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6]。同时从多方面进行鼓励,让家属看到希望,增强治疗信心。在患儿病情稳定后,为他们制定专业的饮食食谱也是必不可少的。食谱需营养均衡,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考虑到患儿消化功能较弱,食谱还需注意易消化、易吸收的特点[7]。此外,对于部分在发病期间容易出现咬牙等症状的患儿,护理时可以在牙齿中间放置纱布,防止患儿咬伤自己。在护理过程中,还需关注患儿可能出现的缺氧症状[8]。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缺氧,应立即进行吸氧维护,同时控制氧流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且在持续发热期间,由于患儿体液流失严重,护理人员还需做好呼吸道和口腔湿化工作,防止因干燥而诱发感染[9]。另一方面,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格外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温暖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情绪[10]。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共同面对疾病。
综上,对小儿高热惊厥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依存率、睡眠质量,还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吕莎莎,刘丽,李文艳.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小儿癫痫患儿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晓率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4):666-668.
[2]张华,赵冬丽,李晓娥.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肺炎高热惊厥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47.
[3]梁远红,唐丽,高洁,等.延续康复护理和出院后服药评估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9,40(3):101-104.
[4]杨瑞燕,陆荣芳.综合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12-413.
[5] 陈高莉,熊大迁,江泽友,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小儿高热惊厥分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4):576-578,587.
[6] 李秒,邓姗丹.心理护理联合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对血清E2,P,PRL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7):981-983.
[7] 卢婉波,章燕利.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70-72.
[8] 张楚华,余秀迎,李德华.全程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儿童斜视手术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19,43(1):150-153.
[9] 杨晓莉,蔡海燕,李瑜敏.基于同质医疗理念的创新型护理实践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3):287-292.
[10] 张宗群,沈亚丽,张丽,等.心理护理综合干预与脑卒中患儿生命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1):13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