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唑仑与奥沙西泮在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锡芬通讯作者 陈国文

丽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674102

摘要

目的:研究阿普唑仑与奥沙西泮在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取样对象:我院收纳的焦虑症患者(2021年4月~2023年12月)共120例,分组法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对照组: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奥沙西泮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睡眠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81.67%,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对照组2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予以奥沙西泮治疗,较阿普唑仑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焦虑症;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疗效

正文


前言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不合理的担心和恐惧为特征。阿普唑仑和奥沙西泮均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它们通过增强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发挥抗焦虑效果[1]。阿普唑仑的起效速度通常比奥沙西泮快,这使得它在需要快速缓解焦虑症状时更为适用。然而,由于其较快的起效速度和较强的镇静作用,阿普唑仑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药性的风险较高[2]。相比之下,奥沙西泮的起效速度较慢,但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更适用于长期治疗。此外,奥沙西泮在代谢过程中不经过肝脏中的P450系统,这意味着它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3]。为进一步研究阿普唑仑与奥沙西泮在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本文将120例焦虑症患者均分,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样对象:我院收纳的焦虑症患者(20214~202312月)共120例,分组法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区间:18-50岁,均值(28.6±11.2)岁。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区间:18-49岁,均值(29.6±7.8)岁。两组基础数据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病学[4]中焦虑症诊断标准。(2)基础资料均已完善3)已向患者详细介绍本次研究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等病者;(2)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者;(3)有严重自杀倾向或暴力倾向者;(4)配合度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阿普唑仑,每日3次,每次0.4mg,口服,疗程为2个月。(药品来源:厂家: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效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0578,规格:0.4mg

观察组:奥沙西泮,每日3次,每次15-30mg,口服,疗程为2个月。(药品来源:厂家: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94,规格:15mg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评估。判断标准:有效:SAS:<50分;CGI0-1。显效:SAS:<50分;CGI50-69分;CGI2-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数×100%

2)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发生头痛、失眠、肝功能异常、记忆障碍的例数。

3)睡眠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睡眠质量,量表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项目组成,各项分值0-3分,总分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81.67%,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60

2338.33

2643.33

1118.33

4981.67

观察组(n=60

2948.33

2541.67

610.00

5490.00

χ2




1.713

P




0.19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对照组21.67%P0.05)。详见表2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头痛

失眠

肝功能异常

记忆障碍

发生率

对照组(n=60)

35.00

35.00

46.67

35.00

1321.67

观察组(n=60)

11.67

00.00

00.00

23.33

35.00

χ2





7.212

P





0.007

2.3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两组睡眠质量对比[±s,分]

组别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60)

2.11±0.17

1.56±0.36

2.36±0.25

2.10±0.09

2.85±0.26

1.41±0.18

2.22±0.19

1.36±0.10

观察组(n=60)

2.13±0.14

1.04±0.08

2.39±0.22

1.25±0.07

2.87±0.24

0.94±0.11

2.21±0.21

0.84±0.03

t

0.703

10.922

0.698

57.746

0.438

17.258

0.274

38.580

P

0.483

0.000

0.487

0.000

0.662

0.000

0.785

0.000

续表3

组别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60)

2.09±0.35

1.37±0.12

2.28±0.38

1.37±0.15

2.32±0.20

1.13±0.18

观察组(n=60)

2.11±0.33

0.79±0.09

2.26±0.41

0.84±0.11

2.35±0.17

0.77±0.11

t

0.322

29.951

0.277

22.071

0.885

13.219

P

0.748

0.000

0.782

0.000

0.378

0.000

3.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目前普遍认为,焦虑症是由遗传、环境、神经递质和脑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1)神经递质不平衡:焦虑症与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尤其是GABA、血清素(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这些神经递质影响情绪调节、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2)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5]。例如,海马体(与记忆相关)和前额叶皮层(与决策和自我控制相关)的变化与焦虑症状相关。(3)遗传因素:焦虑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研究和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6-7]。(4)环境因素:早期生活经历,如虐待、忽视或其他创伤性事件,可能增加焦虑症的风险。此外,压力大、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或社会支持不足也可能导致焦虑症状的发展。(5)认知因素:个体的认知模式也对焦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例如,倾向于过度解读和夸大负面信息、预期灾难性结果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低估都可能导致或加剧焦虑症状[8]

目前,临床治疗焦虑症多采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剂,以此缓解患者心理症状。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均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以及恐慌障碍。这两种药物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受体的作用来发挥其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的效果。尽管它们的药理作用相似,但两者在临床使用中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治疗焦虑症方面。阿普唑仑具有较高的成瘾性和耐药性。患者可能会迅速对药物产生依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疗效[9]。此外,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颤抖、失眠、出汗、心悸等。在成瘾性方面,奥沙西泮通常被认为比阿普唑仑具有较低的成瘾潜力。这是因为奥沙西泮的代谢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弱,且它的半衰期相对较长[10]。相比之下,阿普唑仑有较强的亲脂性,能够迅速穿过血脑屏障,并在体内迅速达到较高浓度,因此它的镇静作用和成瘾性可能更强[11]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较为优异,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阿普唑仑与奥沙西泮相比,奥沙西泮在治疗焦虑症患者中,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最优选择。此外,本文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这是由于,奥沙西泮的药效通常可以维持20-100小时,因此其镇静效果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有助于改善睡眠[12]。虽然奥沙西泮和阿普唑仑都有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但奥沙西泮的这些副作用可能相对较少。使得奥沙西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更为安全,从而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阿普唑仑和奥沙西泮都是有效的抗焦虑药,但在安全性方面,奥沙西泮更为显著,且可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可优先考虑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晓杰,吉家兴,梁莹.阿普唑仑和奥沙西泮在治疗焦虑症上的疗效研究[J].北方药学, 2022, 19(9):176-178.

[2]王晓明.广泛性焦虑症治疗中应用帕罗西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5):174-176.

[3]李静.奥沙西泮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J]. 医学前沿,2021,(17):100.

[4]郝伟.精神病学.4[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段晓培,程星遥.焦虑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 50(1):57-59.

[6]李玉娇.焦虑症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 44(4):369-374.

[7]Nikoli M , Hannigan L J , Krebs G ,et al.Aetiology of sha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twin and sibling study[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21631):99-108.

[8]张臣臣,曹建琴,王宇,.认知行为疗法对社交焦虑症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 22(9):667-673.

[9]Burkat P M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modelling of alprazolam: Implications for anxiety and addiction[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23899):2569-2581.

[10]薛亮,朱明,吴明飞.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2, 37(4):770-773.

[11]刘亚平.神经衰弱中应用阿普唑仑的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 2021, 18(5):144-145.

[12]Serkland TT, Dale GH, Kaldestad IC, et al. Oxazepam Detected in Urine 79 Days After Withdrawal of Diazepam: A Case Report[J].J Addict Med2022 16(4)274-2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