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肠内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
正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长期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影响直肠、结肠粘膜以及粘膜下层[1]。患者通常呈现为腹泻、大便带有黏液和脓血、腹痛等症状,可能伴随全身不适感。疾病的严重程度多种多样,经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常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约一半患者对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疾病持续恶化。长期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患者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营养状况恶化等症状,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营养治疗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研究肠内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取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09±4.2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针对其特定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病情,尽快实施肠内营养干预以促进康复。初始阶段,肠内营养液的注入速率为每小时25毫升,逐渐增加至每小时150毫升。每日所需的能量摄入量会根据体重来计算,通常在每公斤体重25千至30千卡之间。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营养状况: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生活质量:使用Barthel指数,总分范围在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营养状况对比
治疗后的血清前白蛋白(205.78±23.19mg/L)、血清白蛋白(33.56±1.41g/L)和血清总蛋白(102.56±3.26g/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血清前白蛋白(175.82±20.59mg/L)、血清白蛋白(29.92±1.04g/L)和血清总蛋白(94.14±2.56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83,16.093,15.735,P<0.05)。
2.2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的生活质量(80.36±9.7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65.88±6.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98,P<0.05)。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一种将特定的营养物质经口服或管饲送入患者体内的方式,旨在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以支持新陈代谢[2]。胃肠道不仅拥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功能相对正常的情况下,采用肠内营养可实现与肠外营养类似的营养支持效果,同时避免了因长时间使用完全肠外营养可能引发的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胃肠黏膜屏障、肠道细菌移位等不良反应,减少了肠道感染的风险[3]。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费用更为低廉,使用更为安全,监护更加方便。因此,“在胃肠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在肠内治疗方面的一个重要优点是能够维持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避免因静脉营养治疗而可能导致的肠道黏膜萎缩[4]。这种疗法有助于维持和增强肠黏膜的保护屏障和免疫功能,保持肠道菌群的正常分布与平衡,调节体内各种重要激素在肠道内的平衡,并进而促进肠道病变和功能、全身营养状态的恢复。随着各种营养制剂的不断改善与商品化,以及导管技术的提升,肠内治疗在应用范围上逐渐拓展。对于患有溃疡性胃炎的患者而言,肠内营养治疗显著有效,通过维护正常胃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预防肠道菌群的异常增殖,有助于恢复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蛋白质的流失,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药物,肠内营养液通常无需经过消化过程或只需轻微消化,不会留下残渣,因此对胃肠道几乎没有机械刺激,有助于减轻炎症性肠病症状,促进肠道组织修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5]。此外,作为一种营养来源,肠内营养液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消化液、胃肠道激素、酶类和免疫物质,促进胃肠道蠕动,符合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疾病康复。因此,通过控制炎症、促进胃肠道黏膜修复、改善整体营养状况等方式,肠内营养液对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康复具有益处。许多研究还表明,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改善他们的营养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6]。根据本研究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来看,肠内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洋,石海丹,于燕,等. 肠内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29(7):80-83.
[2] 袁伟,李娟,杨小娟,等. 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4):2658-2662.
[3] 耿罗娜.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机制及肠内营养调控研究进展[J]. 康颐,2023(22):272-274.
[4] 徐亚,姜政. 肠内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的meta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6):2762-2768.
[5] 庄伟,董玉茹.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J]. 武警医学,2020,31(11):973-975,992.
[6] 陈玉林,董甲庆. 复方谷氨酰胺颗粒与肠内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115-117,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