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室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洪晓静

淮安市第一人民院分院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室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5月我院内镜室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满意水平总体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消化内镜室;质量管理

正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系的进步,消化内镜检查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1]。消化内镜检查因其对内脏器官进行直接观察和操作的特点,成为了许多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2]。消化内镜操作的独特性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使得其护理工作相对独立而复杂[3]。为确保消化内镜室护理达到高水平,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护理质量管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4]。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5月我院内镜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78±3.87)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96±3.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均为内镜室患者,并且均同意本次研究;②表现出较高管理依从性排除标准:①中途因为个人因素退出;②管理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应护理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当患者提出疑问耐心解答,注意在实施措施时遵循无菌原则。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讲课培训,并引入床旁教学、护理模式等培训方式,重点讲解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原理、要求、实施方法等,提高临床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內镜新技术、诊疗过程的常见意外情况、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重点讲解,并严格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能够独立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护理操作;另外是要充分强调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应充分给予患者关怀和尊重,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2)组建护理质量管理队伍和责任管理制度,结合临床内科护士的个体情况、专业水平、工作年限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由最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团队的组长,带领护理人员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遵医嘱用药等,全程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评估单,对患者诊疗前后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需严格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开展;(3)护理质量管理的落实与监督,要求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每一天的护理工作安排,如在患者初次就诊时详细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医院的管理制度等相关情况,患者就诊之后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搜集、记录,如患者的情绪状况、病史情况、生理特点、治疗药物等,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患者完成诊疗(急诊或者住院患者)之后告知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最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考核应将以上标准纳入考核范围,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患者离开医院时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配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护理配合等。以此使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在细节上得以很好落实,提升内镜诊疗中的护理质量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改善护患关系。(4)当患者进入内镜室进行内镜检查时,将检查室的光线、温度及湿度等调到适合的状态,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帮助患者清除污垢。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给患者进行按摩,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告知患者检查后2h可饮水且食用流质食物。5护理风险管理。①认真完成计划制定,对工作计划内容加以明确,对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加以明确;②积极完成查检工作:对清洗消毒每一流程需要进行有效规范;③对消化内镜室布置进行规范,并且将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完善。对于消化内镜室各区域需要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准备强力换气设备在室内安装,以对通风通气做出保障;④对感染事件诱因定期汇总,对于消化内镜室人员的学习以及讨论需要不定期组织,对于感染风险事件因素确保及时发现,合理完成对应干预措施的制定,对工作期间系列感染情况加以汇总;⑤就感染控制以及防范知识,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以将感染风险管理意识显著加强。并且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充分强化。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满意水平:调查时自拟问卷,满分100分,设置一般(70~90分)、十分(>90分)、尚未(<70分)等三级,统计例数和百分比。

1.4.2比较护理质量:评估时自拟量表,涉及治疗操作、环境、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等,每项10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9.0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各比例数据以n(%)形式展示;采用χ²检验对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若数值平均数(`x±s符合正态分布,采取t检验来检测其显著性差异;当P值<0.05时,认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满意水平

1示,观察组的满意水平总体较对照组更高(P<0.05)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比较满意水平[n(%)]

组别

n

尚未n

十分n

一般n

总体(%)

观察组

45

1

34

10

97.78

对照组

45

9

25

11

80.00

χ²

-

-

-

-

8.526

P

-

-

-

-

0.000

2.2比较护理质量

2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比较护理质量(`x±s,分)

组别/项目

n

治疗操作

环境

护理安全

护理文书

观察组

45

9.12±0.32

9.24±0.15

9.11±0.16

9.03±0.52

对照组

45

8.01±0.11

8.11±0.35

8.02±0.15

8.02±0.44

t

-

11.547

11.032

11.856

10.74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消化道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且类型众多,很多病症的症状不够典型,早期明确病情并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临床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引入了内镜诊疗技术,消化内镜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结肠镜、胃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等,该技术诞生于上世纪中期,目前已是临床多种消化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常用方式,具有微创性的特点[4]根据国外的一项报道称,在美国临床中,消化内镜的应用率最为广泛,每年接受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患者超过了一千万,在临床消化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中,采用消化内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消化系统病症的早期确诊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消化道早癌的筛查率,并显著提升了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多个国家已得到了广泛推广[5]。目前我国临床诊疗中,消化内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在该技术的应用上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相关的内镜检查技术设备得到了持续的更新,一些技术甚至已站在了世界顶尖水平[6]

消化内镜室的感染现状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内镜的污染情况、消毒灭菌的效果、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消化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如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结核杆菌等[7]。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发生感染。此外,由于内镜结构复杂、材质特殊,清洗消毒难度较大,若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的污染物也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医务人员在操作内镜时的手卫生和消毒灭菌措施也是影响感染现状的重要因素。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特别是在忙碌时或接触污染物品后。此外,内镜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环节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患者的自身因素也会影响消化内镜室的感染现状。例如,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其医院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消化内镜室的感染现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问题[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水平总体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护理质量管理是近年临床广泛应用的模式,将临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对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形成了一套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8]。由于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因此这种模式一经提出便迅速在多个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临床医疗管理中[9]。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联合起来,同时管理患者,能有效在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疏忽的交接班、重点时段、共同查房实施强化的质量督导,并充分结合医院和患者的具体状况,从而制定了针对性的具有差异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大大减少感染发生[10]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也增强了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期望,为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苗苗,刘迎,任一帆.消化内镜室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2):8-11.

[2]谢琳."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3):164-166.

[3]刘云霞.6S管理模式在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5):169-171.

[4]梁虹.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8(12):289-292.

[5]王丹,张华伟,王婧.以JCI理念为指导的核心问题管理模式在超声内镜检查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182-2187.

[6]荣娜,刘瑞婷,刘会娜,等."6S"管理在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1,33(4):53-56.

[7]赵丽辉,田静静.PDCA风险控制模式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9):1163-1165.

[8]鲁国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0):156-157.

[9]顾新媛.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3(2):154-155.

[10]李容,杨欣欣,刘芬.规范化流程管理用于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2(34):145-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