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带状疱疹;强化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正文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在早期感染时,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灼烧、神经疼痛等状况,临床上诊断时,比较容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类型的疾病,影响患者的治疗[1]。带状疱疹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属于急性的皮肤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斑点、小水疱等,呈现的形状是带片状态,会沿着外周神经分布,很多患者会有针刺的感觉,引起神经疼痛。该疾病常见于春天和秋天,中老年人群是比较容易感染,该疾病的出现,病毒容易侵入患者机体中,影响患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2]。目前,临床上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带状疱疹进行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次调研分析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对于带状疱疹疾病的护理意义,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观察组(60)和对照组(60)。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比是17∶13,年龄区间[22,79],平均值(45.11±3.05)岁,带状疱疹的位置分别是腰腹部(17)、胸肋部(18)、头部(13)、四肢(1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比是1∶1,年龄区间[23,79],平均值(46.03±3.25)岁,带状疱疹的位置分别是腰腹部(14)、胸肋部(18)、头部(13)、四肢(15)。
诊断标准:患者均表现为皮肤损伤,呈现绿豆大小的水泡,成群分布,水泡的基底呈现红色,排列的方式是带状分布。严重皮肤损伤的患者表现为出血。皮肤损伤在头部和面部时,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在出现皮疹之前,会有刺痛和灼烧感觉,身体会出现轻度的不适感、发烧。
1.2方法
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均使用同样的药物进行治疗,即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每次服用400mg,每天使用三次;口服甲氰咪胍治疗,每次0.2g,每天使用三次;口服尼美舒利治疗,每次100mg,每天使用两次;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每次1mg,每天一次。再采用维生素B1、复方甘草酸苷片、肌苷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3]。病情比较严重时,需结合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细菌感染的患者需采取抗感染治疗,疼痛剧烈时适当地使用镇静药物。药物使用之后,对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若患者躯干、四肢的水泡较大,需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泡液抽出去,小水泡处于完整,避免感染出现,此情况不适用于面部的水泡[4]。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即定期的消毒房间,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病房内定期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定期的清洗床单、被罩等,患者的衣服和贴身物品,要定期的清洗消毒。勤洗手,修剪指甲,不能使用指甲抓水泡,避免瘙痒时因为抓伤导致皮肤出现感染。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严重时,可以散步、看书、听歌曲等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衣服要选择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摩擦到水泡。面部感染的患者,容易导致眼部肿胀不能睁眼,此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使用消毒棉签擦洗,若患者存在溃疡等情况,要避免使用生理盐水。患者要强化营养干预,多吃清淡、蛋白质高、维生素高、容易消化的食物,促进伤口的恢复,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吸烟、饮酒。
观察组采取强化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友好的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结患者的病情特点、既往史等情况。护理人员和医生充分地沟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疾病类型、疾病进程、疾病特征等,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带状疱疹的相关情况。向患者讲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合理地使用药物,指出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进行解答,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度。和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积极地沟通,了解患者的疑问,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②强化镇痛护理。定期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生保持充分的沟通,确定止疼方式并落实。患者和家属要参与到疼痛管理中,及时地调整止疼措施,保持患者正常的生活和作息,避免影响患者的睡眠。合理地控制使用药物的时间,保持很好的止疼效果,避免药物的使用影响患者的睡眠,确保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为患者讲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③给予患者最大的人文关怀[5]。确保病房内干净整洁,控制好病房内的陪护人数,避免声音较大影响患者休息。为患者准备好柔软的被褥等,合理地使用抱枕调节患者体位,避免疱疹位置受到压迫,确保患者最好的休息时间和空间,获得最大的舒适度。患者要穿着棉质、宽松、透气、柔软的衣服,并及时更换,避免对疱疹位置进行摩擦,确保疱疹位置干净、干燥。使用药物要合理,必要时可以采用湿敷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每天采取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次治疗20分钟,促进皮肤的恢复。患者的水泡会出现瘙痒等情况,护理人员此时不可以抓挠,避免出现细菌感染[6]。④饮食护理措施。饮食对带状疱疹具有重要的影响,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患者康复,合理地调整饮食习惯,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食谱,严格的控制好饮食,饮食要保持健康清洁,提升对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的摄入,补充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避免吃海鲜等发物,治疗期间不可吸烟、饮酒,多喝水保持体内合理代谢[7]。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主要包括水泡的消除时间、止疼的时间、结痂的时间、疱疹愈合的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维度,优表示患者的水泡有80%以上结痂,痂皮全部脱落,患者的疼痛感觉消失;良表示患者的水泡有70%以上结痂,痂皮基本脱落,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中表示患者的水泡有50%以上结痂,患者的疼痛感基本减轻;差表示患者的水泡有50%以下结痂,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减轻。
1.4统计方法
数据在SPSS22.0中录入,计数资料为%的方式,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的方式,做出t检验。采取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如果符合,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水泡的消除时间、止疼的时间、结痂的时间、疱疹愈合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比()
组别 | 例数 | 水泡的消除时间(d) | 止疼的时间(d) | 结痂的时间(d) | 疱疹愈合的时间(d) |
观察组 | 60 | 2.21±0.12 | 2.65±1.51 | 3.56±0.54 | 5.12±1.21 |
对照组 | 60 | 3.53±0.15 | 4.42±2.59 | 4.81±1.31 | 6.32±1.32 |
t | 3.657 | 4.654 | 5.657 | 5.793 | |
P | 0.002 | 0.001 | 0.000 | 0.002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中 | 差 | 有效率 |
观察组 | 60 | 40(66.67%) | 13(21.67%) | 4(6.67%) | 3(5.00%) | 57(95.00%) |
对照组 | 60 | 29(48.33%) | 13(21.67%) | 8(13.33%) | 10(16.67%) | 50(83.33%) |
x2 | 7.871 | |||||
P | 0.001 |
3讨论
带状疱疹疾病以中老年患者比较常见,春天和秋天是常发病的两个季节,患者发病会出现突发性、成簇性等特点,临床主要的表现是发热、皮肤瘙痒等情况,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8]。该疾病会在没有明显因素下突然出现,护理不当会影响患者康复。相关研究指出[9],大部分成年人都会出现带状疱疹的感染,在10岁之前,有90%以上都会出现水痘—带状疱疹。人体是带状疱疹的存在体,病毒感染之后,会长期的潜伏在患者的神经元内部,若患者出现疲劳、抵抗力不足等情况时,潜伏在身体内的病毒会被激发出来,伤害到其他的神经,引起神经疼痛,危害性较大,治愈困难,需要提升对带状疱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10]。对于皮肤严重损伤的患者,使用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会采取强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强化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护理效果,因此该护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常规护理的综合性不足,不能照顾患者的全面化需求,强化护理措施能从生理、心理多个方面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1]。
本次调研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对医院内部环境相对陌生,加上患者因为身体的不适感,会容易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积极的和患者保持沟通和交流,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给予充足的人文关怀,从衣服、床单被褥等方面,关心患者的生活情况,及时地答疑解惑,消除患者的顾虑[12]。采取对应性的止疼护理,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措施,必要时适当地使用止疼药物。确保患者的饮食健康,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健康,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药物使用要合理。同时注意水泡的护理,不能用手指抓,避免感染情况出现。本次调研中,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均明显改善,治疗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差异有意义,P<0.05,充分说明强化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海英,周玉兰,王亚睛.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19):132-134.
[2]雷欣蕾.全方位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7):1537-1539.
[3]孙水红,周梅华,邹俊仙.个性化护理对门诊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3,18(06):179-181.
[4]杨丽亚.二元应对理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婚育与健康,2023,29(01):94-96.
[5]张兰云.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04):503-505.
[6]卢金凤,罗轶波,陈玉.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C]//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学术论坛暨2023年华南康复医学与护理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护理学院,2023:3.
[7]褚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03):352-354.
[8]姜喜英,肖雨欣.综合护理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2):119-120.
[9]阿永花.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NRS评分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22,52(08):23-26.
[10]任敏.综合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3):121-124.
[11]李献萍,杨光宇,贾红影.ACT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03):133-137.
[12]王翠粉.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伴周围神经疼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4):866-868+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