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正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主要是患者体内结石阻塞了胆囊管,致使胆囊内的胆汁无法排出而滞留淤积,在细菌感染下诱发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其病情发展迅速,常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腹痛和不适[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是通过小切口将腹腔镜器械伸入腹腔,在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优势[2]。相较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LC术式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缩短康复周期[3]。在ACC患者的治疗中,LC术式不仅能够有效清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还能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临床实践表明,LC术式在治疗ACC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4]。另有研究表示,LC术式的远期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胆囊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通过对ACC患者进行观察,分析LC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50例ACC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采用LC术式治疗[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22~81岁(60.22±7.17)岁,病程最短2d,最长9d,平均(5.21±1.23)d],对照组采用OC术式治疗[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20~80岁(61.13±7.22)岁,病程区间2~8d(5.16±1.07)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ACC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右上腹疼痛症状(可放射蔓延至右侧肩胛或肩部),并伴随一定的恶心、呕吐、发热(体温≥38.0℃)、食欲减退等症状;(2)经腹部US检查和CT、MRCP检查,存在ACC征象(胆结石伴胆囊壁增大增厚≥3mm,胆囊周围存在积液,Murphy征阳性);(3)均经历保守治疗且治疗不达预期;(4)患者病例资料详尽,基本情况调查表、各类化验单、病例病程相关记录等资料齐全;(5)患者均存在手术指征;(6)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7)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已经度过ACC急性期且符合出院指征,无需进行胆囊切除治疗者;(2)未排除急性胆管阻塞或胆管炎和胆管肿瘤者;(3)合并胰腺炎与一线外伤者;(4)非结石性胆囊炎者;(5)ACC疾病在TG18指南分级标准中为I级(轻度)者;(6)随访失联者。
1.2 方法
对照组:OC术式治疗。在气管插管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保障下,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医生持手术刀在患者腹直肌部位划下一道长约10cm的切口,逐层剥离肌肉与脂肪,直至腹腔打开暴露术野。随后,以顺逆结合的手法,精准摘除胆囊。手术结束前安置引流管,并确认其畅通,以保障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研究组:LC术式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同样的麻醉方式,然后建立气腹,将压力控制在13~15mmHg。随后,医生在患者脐上缘切开一道口子,并穿刺10mm的Trocar作为观察孔,以便清晰地窥探腹腔内环境。然后在患者剑突下20mm处,再行穿刺做第2个10mm的Trocar,作为操作孔。在肋缘和右锁骨中线交汇位置的右下方20mm处,穿刺5mm的Trocar。在手术过程中,小心分离患者的后部腹膜,打开前腹膜后,准确切断胆囊管然后将胆囊动脉进行结扎操作。随后,沿着胆囊管采用钝性分离法将其分离,成功切除胆囊。
1.3 疗效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长;(2)使用VAS量表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4、7d的术后疼痛程度;(3)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样本3ml,进行离心处理(3000r/min,10min,离心半径10cm),分离血清后通过ELISA法检测其炎症指标(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和胃肠功能指标(GAS/胃泌素、MTL/胃动素);(4)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肠道穿孔、腹腔积液、胆道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30.25±5.37ml)、手术用时(50.23±4.22min)、术后住院时长(5.28±1.06d)分别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58.76±7.89ml)、手术用时(75.13±5.39min)、术后住院时长(10.53±2.23d)。对比结果:术中出血(t=36.586,P=0.001),手术用时(t=80.296,P=0.001),术后住院时长(t=26.041,P=0.001),均有统计差异。
2.2分析两组的疼痛程度
研究组患者术后VAS疼痛分数在第1d(5.33±1.05分)、第2d(4.08±0.86分)、第4d(2.22±0.47分)、第7d(1.06±0.3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第1d(6.89±1.12分)、第2d(5.67±1.01分)、第4d(3.59±0.86分)、第7d(2.96±0.78分)。对比结果:第1d(t=12.445,P=0.001)、第2d(t=14.680,P=0.001)、第4d(t=17.121,P=0.001)、第7d(t=27.219,P=0.001),均有统计差异。
2.3分析两组的炎症指标与胃肠功能指标
研究组的CRP(16.35±2.34mg/L)、IL-6(55.24±5.37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CRP(20.23±2.89mg/L)、IL-6(63.16±5.84pg/mL),且胃肠功能GAS(132.59±15.42ng/L)、MTL(211.37±18.49ng/L)水平高于对照组GAS(113.34±11.52ng/L)、MTL(175.29±16.37ng/L)。对比结果:CRP(t=12.779,P=0.001)、IL-6(t=12.226,P=0.001)、GAS(t=12.249,P=0.001)、MTL(t=17.894,P=0.001),均有统计差异。
2.4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例/150例,切口感染6例、腹腔积液1例、胆道损伤2例)低于对照组14%(21例/150例,切口感染13例、肠道穿孔2例、腹腔积液2例、胆道损伤4例),(χ2=5.333,P=0.021)有统计差异。
3. 讨论
ACC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传统的OC术式虽能有效治疗该病,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LC术式已成为治疗ACC疾病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用时和术后住院时长比对照组更短(P<0.05)。LC手术采用微创技术,通过腹壁上的小孔进行手术操作,因此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6],不仅减少了手术风险,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而且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更为精准,视野更为清晰,医生能够更迅速地完成胆囊切除,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LC术式在微创性和手术效果上的优越性,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快地恢复饮食和活动能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能够更早地出院回家,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2、4、7d的VAS疼痛分数均更低(P<0.05)。分析原因,这主要得益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性。LC手术是通过腹壁上的小孔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从而降低了手术带来的疼痛感。有研究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VAS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开腹组,特别是在术后早期,因LC术式给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更小,其疼痛程度比OC术式更低[7]。其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精准操作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进一步降低了术后疼痛,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腹腔镜组患者的疼痛分数仍然保持较低水平,表明其疼痛缓解效果持久。研究组的CRP、IL-6炎症水平更低,且胃肠功能GAS、MTL水平更高(P<0.05)。从炎症水平来看,LC术式患者的CRP和IL-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在术后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表示采用LC术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在胃肠功能恢复方面,LC术式治疗患者的GAS和MTL水平更高。GAS和MTL是反映胃肠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升高意味着胃肠功能的恢复较好,这表明LC术式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迅速恢复,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快的康复速度[8-9]。此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LC术式通过腹壁小孔操作,减少了腹腔与外界的接触,同时腹腔镜手术操作更为精准,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肠道的损伤,且术后腹腔内液体渗出较少,使切口感染、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降低[10]。
综上所述,在治疗ACC疾病时采用LC手术方案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建华,王旭,郭晓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03):287-290.
[2]文维升,李东方,蒋晓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4,37(01):172-173.
[3]祝长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4,45(01):113-116.
[4]钟强,陈新刚,余海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01):122-124.
[5]辛国军,李宝定,田明国,等.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07):640-643.
[6]徐志伟.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03):683-685.
[7]张付彦,孙少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施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率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03):59-62.
[8]谢纯.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炎性介质和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04):980-982.
[9]袁洪涛,蒋天盛,李泽朝,等.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7):71-73.
[10]汪昱,徐建明,莫玲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J].安徽医药,2022,26(10):2068-2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