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控制孕期体重降低高危妊娠的临床观察
摘要
关键词
饮食控制;孕期体重;高危妊娠;妊娠结局
正文
引言
所谓高危妊娠,就是在怀孕期间,由于多种病理或病因而危害到自己和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有研究显示,高风险妊娠可使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和分娩结局发生变化,出现胎儿死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增加胎儿窒息率,早产率和死亡率,早产儿的智能和精神发育都比较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的生活品质,因此,加强孕妇的孕期保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孕期的体重控制,更是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增重过多的育龄女性,其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比正常人群高2.28倍;同时,巨大儿、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等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还会导致产后泌乳延迟、喂养困难、婴幼儿肥胖、神经发育异常、2型糖尿病等母婴远期并发症。而在妊娠期体重过低的孕妇,则会增加胎儿出生时体重偏轻、早产的危险。有研究发现,在妊娠期体重不足的孕妇,其发生小于胎龄儿和早产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53和1.70倍。
因而,在孕期进行科学的饮食控制,确保孕妇体重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的风险。这不仅关乎母婴两人的健康,更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一种投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可以为孕妇提供必需的营养,同时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过重或过轻可能带来的其他健康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拟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建卡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管理,观察组给予孕期饮食控制管理。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3~38岁,平均(19.49±2.10)岁,孕周为(30.52±1.35)周,体重指数(BMI):为(18-24)kg/m2,平均(20.79±1.25)kg/m2,孕25-36周,平均:(30.52±1.35)周。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8.54±2.45)岁,BMI:(18-24)kg/m2,平均:(21.52±1.40)kg/m2,孕24-37周,平均:(30.52±1.54)周,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全部为初产妇,单胎;②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产检和住院分娩;在产前检查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胎儿没有明显的异常,胎盘的形状和位置也都是正常的;③无遗传疾病史,无家族疾病史,无特殊用药史。
排除标准:①妊娠妇女有认知或心理功能障碍;②妊娠风险评估橙色及红色的危重孕妇③有遗传疾病史者;④妊娠妇女临床数据不全;⑤患者对营养治疗的依从性不高,或者不愿意接受营养科的指导。
1.2方法
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干预,包括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告知注意事项等;定期做孕期检查,提高血糖监测力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妊娠期体重控制管理,具体措施为:首先,组建护理团队,采取选拔的方法,保证护理人员其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能够适应临床护理需要。同时,强化组内对体重管理的培训,对怀孕期间体重管理的内容、过程、价值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注重对小组成员的服务及责任心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方案,并采用文献检索等手段,为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饮食控制,要对孕妇孕期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最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等因素,判定是否有足够的摄入量,并在此基础上估计每天的热量供应,并制定出一份日常的饮食方案。中、晚期孕妇每天可增加200-300 kcal左右,在正餐中适量增加餐,保证总热量不低于1800 kcal。同时,根据孕妇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健康饮食方案,保证营养供应充分均衡。三是督促孕妇自我监测体重变化,制定适合自己饮食习惯的膳食表;发放我院产科宣传手册,学习顺产相关知识,增强顺产信心。保证孕妇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与孕妇沟通,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乐观的心态。
1.3指标测定和评估
①体重指数测量:测量孕妇的体重和身高,体重精确到10g,身高精确到lmm,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变化BMI=分娩前体重-怀孕13周体重;②两组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膜早破等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危妊娠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总例数/孕妇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对剖宫产率和阴道产率进行统计分析;④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进行记录:新生儿窒息、早产率、出生体重、1分钟后和5分钟后阿氏评分(Ap-ga)评分对新生儿心跳、皮肤颜色、呼吸、肌肉张力和反射进行评分,分为良好、一般、差3个等级,分别记2、1、0分,总分10分,<4分表示新生儿重度窘迫,5-6分表示新生儿轻度窘迫,7-10分表示没有窘迫,新生儿有活力,哭声洪亮,得分越高,新生儿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s)用于表示测量数据,并将组间差异与t检验进行比较。(n(%))用计数数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前体重指数及增重情况
随着孕周的增长,两组孕妇的体重指数都有所上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两组孕妇分娩前BMI变化及增加体重比较[n(%),±s]
组别 | 例数(n) | 建卡时 | 20周 | 28周 | 36周 |
观察组 | 60 | 19.87±2.12 | 21.01±2.18 | 22.56±2.42 | 24.40±2.41 |
对照组 | 60 | 19.89±2.13 | 21.23±2.47 | 22.95±2.75 | 26.10±2.32 |
p值 | - | <0.01 | <0.01 | <0.01 |
2.2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膜早破等妊娠并发症。观察组的发生率13.85%显著低于对照组43.00%,这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妊娠并发症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妊娠糖尿病 | 妊娠期高血压 | 贫血 | 胎膜早破 | 发生率 |
观察组 | 60 | 2(3.33) | 1(1.67) | 2(3.33) | 4(6.67) | 9(15.00) |
对照组 | 60 | 6(10.00) | 4(6.67) | 8(13.33) | 813.33 | 26(43.33) |
X2值 | 4.736 | 5.240 | 6.556 | 4.020 | 24.554 | |
p值 | 0.028 | 0.021 | 0.010 | 0.045 | 0.000 |
2.3分娩时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关系比较
分娩时体重指数≥27组孕妇剖宫产7例,阴道产15例,分娩时体重指数<27组孕妇剖宫产18例,阴道产5例。分娩时BMI≥27的孕妇的剖宫产和巨大胎儿的比例明显高于BMI<27的孕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3分娩时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比较[n(%)]
BWI | 总例数 | 巨大儿 | 正常儿 | 平产 | 阴道助产 | 剖宫产 |
<27 | 80 | 13(16.3) | 67(83.8) | 58(72.5) | 15(18.8) | 7(8.75) |
≥27 | 40 | 32(80.0) | 8(20.0) | 19(47.5) | 5(12.5) | 18(45.0) |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2.4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在本研究中,我们详细记录了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8.33%及早产率为18.33%均低于对照组的21.67%、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出生时体重也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生后1分钟内和随后5分钟的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结局的比较[n(%)]
组别 | 例数 | 窒息率 | 早产率 | 出生体重(kg) | Apgar评分(分) | Apgar评分(分) |
1min后 | 5min后 | |||||
观察组 | 60 | 5(8.33) | 11(18.33) | 3.44±0.25 | 9.52±0.22 | 9.88±0.10 |
对照组 | 60 | 13(21.67) | 18(30.00) | 2.64±2.25 | 8.92±0.12 | 9.13±0.26 |
X2/t值 | 7.217 | 7.286 | 23.911 | 22.994 | 23.650 | |
p值 | 0.006 | 0.007 | 14(11.67) | 0.000 | 0.000 |
3讨论
3.1孕前体重指数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前,孕前体重指数已成为孕期重要的生理指标。有研究表明,孕前体重指数与围产期死亡、早产、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呈正相关。BMI在25~29 kg/m2者发生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概率高,而BMI大于30 kg/m2者则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中,两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标准,且两组孕妇孕前BMI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孕期体重控制能有效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3.2合理饮食控制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合理膳食是保持孕期正常体重增长的基础,同时也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控制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组孕妇孕期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两组孕妇在孕期血压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前期在临床上常合并肥胖、高血压,而肥胖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孕期控制体重增长过程中,我们发现孕妇若超重或肥胖,则更易发生子痫前期,且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概率也更高。在孕早期孕妇可通过饮食控制来降低子痫前期发生率,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在孕中期及晚期孕妇通过控制饮食来降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在孕产期加强营养指导并注意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及饮食规律的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孕期随访,以及时了解孕妇及胎儿身体状况、营养状态等。
本研究发现,建卡时两组孕妇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孕期的延长,在孕20周,28周,36周,分娩时,两组的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措施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的。分娩时BMI≥27的孕妇,其剖宫产率、巨大儿、妊高征和GDM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MI小于27的孕妇(P<0.05)。孕妇的营养状态是影响胎儿生长的关键因素,孕妇摄入过多的能量会引起体重增长过多和过快,容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从而大大增加了巨大儿的发生率。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体重增加过多或过快,就会增加出现巨大儿、胎位异常的风险,再加上盆腔脂肪堆积,组织厚重,骨盆相对空间较小,肌肉力量较弱,所以容易造成产程进展缓慢,相对头盆不称,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增加了剖宫产率。因此,对孕妇进行饮食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高风险妊娠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饮食控制对于降低孕期体重和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可以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建议广大孕妇在孕期注重饮食控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确保母婴健康。同时,医生也应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教育和指导,提高其对孕期营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赵琴,朱春云,崔娟,等.MDT模式管控孕妇合理增重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6):8-10.
[2]万鑫.初产妇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中国农村卫生,2021,13(8):56-57.
[3]林太妹,冼小燕,赵丽燕.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4):139-141.
[4]严文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6):633-636.
[5]吴静,戴国朝,王梦,等.孕期营养体重管理的效果观察及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云南医药,2018,39(5):432-433.
[6]葛玲青,王丹丽,虞小利.孕期体重管理对高危妊娠对象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45-48.
[7]王晓芳.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9):25-26,29.
[8]丁立环.孕期管理及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4):174-175.
[9]牛春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4160-4163.
[10]聂小芬,张无瑕.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体质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5):673-674.
[11]贾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2):35-36.
[12]朱明燕,苏明珍,巫月红.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和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01):229-231.
[13]李月琴,王晓玲.青海地区有氧运动作业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及围产结局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05):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