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患者的疼痛上有着显著成效,并对受损肢体功能的重建大有益处。但该操作亦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且可能加剧患者不适感受。随着对该手术治疗及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围手术期实施的护理方案愈发完善[1]。综合护理可很好地满足患者在接受手术及后续治疗时的各项需求,大幅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2]。因此,本院决定采纳这一综合护理模式,并针对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指标和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项目于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开展,共80例患者参与,并在我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均匀分配到两个不同组别:一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则为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3:17,年龄跨度53岁~76岁,平均年龄值达66.41岁,年龄误差范围±6.53岁,疾病时长1~9年,其平均值为4.87±2.16年。相较之下,观察组中男女人数比例为24:16,年龄跨度54岁~77岁,其平均年龄略高,为66.74岁,误差值为±6.65岁。疾病发展期从2~10年,平均疾病持续时间为4.93±2.78年。经过对两个组别基本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后,发现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条件:1)符合原发性骨关节炎和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2)应有持续单侧髋部疼痛且行动不便症状;3)研究参与前应进行充分交流,确保患者和家属明了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4)年龄须达到60岁或以上。排除标准:1)存在重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2)患有精神障碍或恶性肿瘤;3)对参与此项研究表示不接受;4)研究中途退出者;5)临床资料不明确者。
1.2 方法
接受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两组患者均已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密切检查并记录生命指标、术后标准护理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其中术前护理包括:①疾病说明。护理小组需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作出准确评估,并详尽介绍手术步骤和应注意问题,也需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拐杖。②饮食调整。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优先选择含高量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品,保证摄入食物易消化,并明确强调术前八小时应禁止摄入食物和水分。③术前运动。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包括足屈和背屈运动,以及膝关节弯曲与伸展运动,每次进行30min,每天四次。(2)术中护理:①需叮嘱患者,严格遵循术前不进食饮水的规定。手术当天,应该使用软质垫子、复温毯和保温被来保持患者体温,并在术约十分钟打开加热设备以确保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1~25℃的舒适范围。使用的静脉输注和体腔冲洗液要提前加热至37℃。②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首选的穿刺位置应在上肢,且要避免在相同部位反复穿刺或者长时间使用止血带,以免造成血管伤害。③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其体位,仰卧时要将头部位置降低并放置柔软软垫,侧卧时则应增加软垫厚度,防止患者位移。④需密切监测患者血量与尿色尿量,避免患者失水,并及时补充其水分,同时定期检测并记录患者四肢的体温,必要时使用加热器具保持患者体温稳定。⑤手术完成后,患者返回病房休养,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控其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受压迫的区域,次日对患者血液循环状况进行检查。(3)术后护理方面:①为避免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移动患者时需利用T型垫将双下肢维持分离状态,并确保受损四肢向外伸展平放,患肢应该穿着防旋鞋;术后两星期内,留意髋部弯曲不得超过45度,并每一到两小时协助患者做臀部抬高和扩胸运动。②维持干净卫生环境。当患者需长期卧床时,要及时按摩患者的股突出皮肤,并清洁患者的会阴部,定期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的手术情况、康复情况以及出现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及补血量。患者出院后开展追踪随访,术后三个月内依据Harris系统对康复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此评估涉及患者康复程度,可分为优秀、良好、较差。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包括术后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将量化数据以平均值与标准偏差(`x±s)形式呈现,并采取T检验方法进行判定;对于计数资料则以实例数量及其所占比例(%)表达,运用卡方检验(χ2)进行验证,若P<0.05,则认定该结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对两组施以不同护理方式后,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间方面,并没有呈现出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但在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中,术后出血量为(120.62±24.72)ml,术中输液量达(1438.43±57.42)ml,术中所需输血量计(122.11±12.35)ml,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其数值明显更佳,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出血量(ml) | 术中输血量(ml) | 术中输血量(ml) |
观察组 | 40 | 130.11±31.60 | 120.62±24.72 | 1438.43±57.42 | 122.11±12.35 |
对照组 | 40 | 139.50±34.79 | 201.43±34.65 | 1387.42±49.89 | 201.46±26.41 |
t | 1.264 | 12.007 | 4.241 | 17.21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30例受试者康复情况优秀,治疗效果优秀率为75.00%,显然胜过了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例(%)
组别 | 例数 | 优秀 | 良好 | 较差 | 优秀率 |
观察组 | 40 | 30 | 9 | 1 | 30(75.00%) |
对照组 | 40 | 15 | 3 | 22 | 15(37.50%) |
χ2 | 11.429 | ||||
P | <0.05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术后随访数据指出,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现感染事件。仅有一例患者发生了人工髋关节脱位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整体并发情况发生率为5.00%,远低于未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例(%)
组别 | 例数 | 术后感染 | 人工髋关节脱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0 | 1 | 1 | 2(5.00%) |
对照组 | 40 | 2 | 5 | 3 | 10(25.00%) |
χ2 | 6.275 | ||||
P | <0.05 |
3 讨 论
实施髋关节置换微创术属于假体置换术类别,此种手术通过将人造材料假体植入以替代因疾病而损坏的髋关节,这些材料与患者本身髋关节在大小和形状上高度相符[3]。该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由髋关节受损引发的剧烈疼痛,并明显增强关节活动能力。此类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被列为高龄群里的老人,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和组织结构上的明显衰变,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另外,在医疗实践中,患者血液条件、身体损伤或外界刺激,也可能增加这些患者在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据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危险,比例高达40%。因而,在施行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患者液体输入总量,以预防患者机体脱水及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的问题。此外,与手术相关的紧张和不安情绪亦可能引起凝血系统的异常[4]。因此,积极的围绕患者预后改善的围手术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尤为关键。
对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此类手术的患者大都为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其身体器官功能衰退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5]。因此,总体的抗病能力往往较弱。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极易受到感染、人工关节脱位、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在患者接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依托于系统化和全面的护理模式,将关键的护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阶段。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明确了解手术过程,并进行恰当的术前体能锻炼,以利于手术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术中恰当调整患者姿势,保持适宜体温,以避免患者体温急剧下降,防范术中不良并发症。术后根据患者康复状况,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从而提升手术成效并加强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对于增强手术成效十分有益,亦可有效避免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功能水平,改善其社会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许益家,林燕卿.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5):146-148.
[2]李革,孙玮.快优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05):382-384.
[3]庞晶,韩凤梅,李杰,李全城,王鹏.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23,45(16):2542-2545.
[4]郭颜清,王志芳,蔡露.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3):201-203.
[5]宋婷婷.快速康复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06):136-138.
...